林純鴻搖旗吶喊的衝動。
但張溥並不是一個簡單的小民,而是一名擁有崇高聲望的政治人物。要想在政治上更進一步,他不得不考慮復社的社會根基。幾經詳細思索,張溥最終選擇了站在林純鴻對立面的立場,但從個人感情來說,遠未達到憤怒的程度。
而王大俊提供的證據,則讓張溥直接將林純鴻與賊寇劃了等號,從個人感情出發,從復社的社會根基出發,張溥的憤怒當然無法避免。
王大俊雖然奇怪張溥的反應,但也忍不住提醒道:“林純鴻倒行逆施,犯了眾怒,江南商旅之損失,無足輕重,還望張先生以大局為重!”
王大俊言語之間緊扣林純鴻的土地贖買政策,將劫掠說得無足輕重,無非就是希望張溥將矛頭指向土地贖買政策,以免今後林純鴻藉此對他進行瘋狂地打擊報復。
張溥冷笑道:“有此等亂臣賊子,居然劫掠商旅,遲早會成為禍害大明的腹心之患,但凡忠義之士,恨不得啖其肉,這次,張溥就是在野的御史!誓以劫掠之事,與林純鴻糾纏到底!”
張溥擺明了就是要以劫掠為由,大肆反擊林純鴻,王大俊心裡暗暗叫苦,如此一來,這把大火勢必燒到自己身上。
王大俊問道:“不知張先生準備採用何種方法對付江匪?”王大俊緊緊的扣住江匪,希望張溥能認識到林純鴻手裡有兵有錢,根基深厚,並不是那麼好應付的人。
張溥揮了揮手,不屑道:“江匪?那是水師的事!溥就是想讓林純鴻身敗名裂、遺臭萬年!”
張溥的意思再也明白不過,就是想耍耍筆頭杆子,敗壞林純鴻的聲譽。王大俊稍稍放心了點,畢竟,無論張溥與林純鴻怎麼吵架,都動不了林純鴻分毫,王大俊心裡的一塊石頭總算落了地。
王大俊馬屁不停的向張溥拍去,又向復社捐贈了一千兩銀子,方才返回揚州。
※※※
馬世奇從枝江返回婁東後,一直苦勸張溥學錢謙益和瞿式耜等東林悍將,保持緘默,待朝堂之爭落下帷幕之後,再做打算。這次,王大俊離開後,馬世奇又一次求見張溥,繼續苦勸。說到激動處,馬世奇口不擇言,道:“現今朝廷內憂外患,無暇他顧,林純鴻手握萬餘jīng銳,居於長江上游,一旦被逼舉起反旗,點兵順流而下,江南陷於兵連禍結之中,先生將如何自處?”
張溥大怒,道:“謀反是被逼出來的?天下奇聞!林純鴻劫掠行徑,甚於賊寇,為禍江南膏腴之地,乃是處心積慮地謀反!為天下蒼生、為大明國祚,天下豪傑之士,當奮起反擊,豈能為兵勢所迫,便視而不見?”
馬世奇苦悶不已,張溥乃其座師,他是發自內心的尊敬,但是理智又告訴他,林純鴻所為,隱隱約約為風雨飄搖的大明找到了一條出路。兩者即將口水相向,馬世奇夾在中間,甚是為難。
奈何天下人都看不到林純鴻的政策為大明指明瞭方向呢?馬世奇哀嘆不已。
馬世奇無法說服張溥,只好聯絡了一幫對林純鴻頗有好感計程車子,共同僱了一葉扁舟,往荊州而去。
自馬世奇離開婁東後,江南士子的口水如同汪洋大海一般,向林純鴻噴去。
章節目錄 第二百零四章 應對之策(一)
溫體仁的預料非常準確,在他定下應對之策後,不過三天,鋪天蓋地的奏章就遞到了內閣。溫體仁打定了主意先做旁觀者,對這些奏章不發一言,也不做任何票擬,任由通政司送至朱由檢面前。
不過,溫體仁對上奏之人及內容暗暗留心,期望掌握各路勢力的態度。
溫體仁發現,東林黨內的幾個大佬默不作聲,盡是一些小魚小蝦風聞奏事,言之無物,完全可以置之不理。而復社內部,擁有上奏之權的人少之又少,僅有的幾個,極盡文筆之能事,大肆渲染林純鴻指使江匪劫掠商旅,與李自成、高迎祥之流乃一丘之貉。
上奏的主力軍集中在以下幾類:一是在荊州、夷陵等地的官僚及門生故舊,這些人受到林純鴻的嚴密監控,權力受到侵蝕,早就對林純鴻滿肚子的火;二是家在荊州、夷陵等地的官僚和士子,這幫人的土地被林純鴻強行贖買,利益受到了侵害,理所當然要奮起反擊。
這些人對林純鴻有或多或少的瞭解,因此奏章裡證據確鑿,言之有物。
除了主力軍外,就是一幫兔死狐悲的官僚士子,他們極盡漫罵之能事,將林純鴻的祖宗十八代罵了個遍,但其奏章基本沒有任何內涵,不看也罷。
彈劾林純鴻的奏章還在不停地向通政司彙集,將朱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