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純鴻明白陸敏成的意思,當即笑道:“只要能讓華夏幣在葡萄牙控制的地盤上自由流通,其他方面多做些讓步,又有何妨?”
得到林純鴻的首肯,陸敏成鬆了口氣。
林純鴻又問道:“姜淑讓一行現在到哪裡了?”
“五天前得到訊息,姜總管已經離開廣州。應該就在這幾天到達上海。”
林純鴻大喜,站起身來說道:“本督可是期待已久了。你這幾天哪裡也別去了,就留在上海,與本督一道迎接你的頂頭上司吧……”
……
西洋一詞,最早出現在五代十國時,如:《西山雜記》記載,五代時泉州蒲有良到占城,出任西洋轉運使。到了明朝時,人們將太平洋稱為東洋,南中國海稱為南洋,而將印度洋稱為西洋,所以,鄭和遠航至印度洋,被稱為鄭和下西洋。
後來,隨著世界輿圖由歐洲傳至大明,人們得知,西洋之西邊,還有廣闊的海洋,因此,將那一片海域稱為大西洋。
姜淑讓率領艦隊遠航,繞過好望角,進入大西洋,到達傳說中的泰西,超越了當年鄭和的壯舉,開創了時代,理所當然成為人們關注的焦點。
“……西北之耀武功,始於漢,故稱中國為漢人;嶺南之聚番舶,始於唐,故稱中國人為唐人……成祖時,鄭和下西洋,揚威於海外,萬邦來朝,其盛況空前,實乃我大明海洋勢力之鼎盛時期……”
這幾日,各大報紙如同瘋了一般,瘋狂轉載林純鴻當年在海商大會上說過的話,把百姓的熱情推至頂點。
更那堪,報紙極力宣傳姜淑讓之壯舉,宣稱漢人已經超越了古人,到達了古人從未到過的地方,將華夏文明之光在泰西點燃。
首先瘋狂的,是全國各地的傳教士,他們聽聞姜淑讓從歐洲返回上海的訊息後,義無反顧地前往上海,迎接姜淑讓的歸來。
緊接著,士子們熱情高漲,相繼跑到上海,以觀看姜淑讓回國的盛況;附近的百姓也扶老攜幼,趕往上海新城,翹首企盼,迎接遠航的勇士。
……
“來了……”
高高的桅杆,出現在人們的視野。人群徹底沸騰了,歡呼聲震盪天際。
近了,近了,將近半個時辰的等待,人群的熱情絲毫未減,更見熱烈。待到姜淑讓率領勇士登岸,鑼鼓齊鳴,鞭炮震天,氣氛之熱烈,幾乎將空氣引爆。
姜淑讓沿著長長的紅地毯,終於行至樓臺之前,向林純鴻行過禮,林純鴻回過禮後,司樂跪請奏凱樂,協律郎舉麾,鼓吹振作,編奏樂曲……
一應禮儀,皆如大將凱旋,說不盡的喜悅,說不盡的隆重。
最後,輪到林純鴻致辭,林純鴻極力讚美姜淑讓功勞,宣揚此行之意義,最後,林純鴻吼道:“漢有張謇通西域,晉有法顯泛舟西洋,今有姜淑讓仗炮行大西洋,華夏之血性,華夏之進取,華夏之開拓,永不止歇!”
人群徹底被引爆……
奉林純鴻之命,姜淑讓一行將出使的重點放在了荷蘭、英國,至於葡萄牙、西班牙,衰弱之勢已經非常明顯,僅僅在南洋交戰中就能看出,因此並未列為重點。
至於法蘭西,姜淑讓倒想去,只是苦於沒什麼交集,否則,也可以作為出使的目的地之一。
據姜淑讓彙報,威德爾、姜淑讓一行人從淡馬錫出發,直航斯里蘭卡島,在科倫坡稍作停留,等待返回歐洲的葡萄牙艦隊彙集。
之所以要等葡萄牙艦隊,緣於威德爾的提議。
威德爾認為,好望角處於荷蘭的控制之下,英國與荷蘭之間明爭暗鬥,更是剛被大明擊敗,很有可能在開普敦實施報復,吸收葡萄牙艦隊後,會讓荷蘭更為顧忌。
姜淑讓表示贊同,足足等了半月之後,三國在科倫坡組成龐大艦隊,護送著十餘艘超級商船,往馬林迪航行。
航至馬林迪後,三國艦隊分別在馬林迪進行貿易,停留月餘。姜淑讓則率領精幹力量對東非進行考察。
讓姜淑讓激動莫名的是,他們居然在馬林迪附近發現了數百大明人後裔!
這可是在數萬裡之外的東非,而且是極難被同化,對故土深深眷戀的華夏民族!雙方極為激動,幾欲瘋狂。
據馬林迪明人所說,幾乎與鄭和下西洋同時,一艘商船在拉穆群島附近的海域觸礁沉沒,幾十名水手逃生到岸上,在南端的上加村登陸,後來遷至西尤村,並繁衍至今。
足足兩百年,遊子的面貌已經發生了變化,甚至連語言溝通都有點不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