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29部分

時間倒回二月底;長安的大明宮裡,元宵的宮宴好像擺完還沒幾天;有的宮殿裡連花燈都還沒收起來;留著主子們賞玩,皇長子武琛就要啟程回邊疆去了。

武琛在宮裡參加完特意為自己踐行的宮宴之後,辭別了聖上,又親送了太子武坤回東宮;與他聊了聊邊疆百夷民生,這才準備出宮。

太子武坤常年在宮裡靜養,面板透著一種極不正常的白。對於這位大了他好幾歲;在他剛剛長成為一名小小少年的時候;就自請離宮戍邊的長兄感情頗為複雜。

一方面他身邊的人包括皇后都對他一再教導;務必要防著大皇子;可是另一方面,對於大皇子卻又不可遏止的生出仰慕之心,對他能夠身體康健遠離京師的自由很是羨慕。

況且武琛居心如何,他能在剛剛成年之後便自請離京避嫌,實際上已經對身為太子的他表示了尊敬,武坤實在對這位長兄生不出惡感。

兄弟倆道過別,武琛向武坤深施了一禮:“我常年在外,父皇母后那裡,自有皇弟盡孝,只是我母妃那裡,還要麻煩皇弟了!”

“你我兄弟,哪裡用得著這般客氣?!”太子亦回了一禮:“皇兄路上小心,賢妃娘娘那裡,一切有我!”

年前武琛回來才知,去年整整一年,賢妃幾乎一直纏綿病榻,倒是太子武坤三不五時就催促給自己看病的御醫多跑幾趟。太醫院裡最好的太醫,除了給皇上診脈的,最好的便是在東宮值守的御醫了。後來還是賢妃計算著日子,武琛快從邊關回來了,這才掙扎著起來了。等到武琛回來,有了兒子的陪伴,過了個年她的身子總算有點起色了。

為此,武琛回來之後還特特備了厚禮,謝過了太子殿下。

寧王府離著大明宮不遠,出了宮騎馬一刻鐘便到了。府門口的家丁翹首待了一個晚上,好不容易瞧見了寧王衛隊的身影,便立刻讓一個小廝前去二門裡報告寧王妃。

武琛駐守邊疆,寧王妃便帶著五歲的女兒武敏留守長安。寧王妃與武琛是少年夫妻,可惜成親十幾年,夫妻倆聚少離多,每兩三年一見,也只剩了相敬如賓。

武琛進了府,寧王妃已經帶著小郡主在二門上候著了。二門上守著的小廝過來過來把馬牽走,武敏向武琛乖巧的行了個禮,便被武琛牽著手往後院而去。

寧王妃一早便為武琛準備好了行李,夫妻倆閒話一時,小郡主武敏困的不行,被奶孃帶下去休息,寧王妃便有幾分遲疑:“今日……父皇下賜的兩名美人,明日便隨王爺出京去服侍?”

今晚宮宴,今上念及兒子在邊疆勞苦,妻妾又不在身邊,便點選了兩名宮人賞賜給他。寧王妃是百般不願,可是此乃聖上旨意,她也不敢違逆。唯一的辦法是如果武琛自己不帶,將她們放在府裡,到時候宮裡提起來,她也好回話。

“這件事你看著辦吧。”武琛滿腦子國家大事,哪裡還會想到兩名下賜的美人。

他戍邊已久,每年回京,光是應酬就是件大事,還要關注朝中動向,所思所想何止萬千。

寧王妃心下一片茫然,只低低迴了個“好”字。以前也不是沒有女子跟著武琛去戍邊,只是不是死在了邊疆就是病歪歪被送了回來。時間久了,跟著王爺去邊疆服侍便成了寧王府女子的噩夢,都怕沒命活著回來。

跟著王爺固然能得恩寵,或者也有可能產子,地位超然,可是之前死在邊疆的三名側妃據說兩名就是難產而死,大人孩子都沒保住,另外一名好像是病死的。

寧王妃心裡一面恨不能與夫君雙宿雙飛,一面對能夠跟著寧王去邊疆服侍的女子心裡也是充滿了複雜的感覺。說不上是憎惡還是憐憫,總歸算不是什麼愉快的情緒。

第二日武琛啟程,隊伍裡果然多了輛馬車,馬車裡便是聖上下賜的兩名美人。

崔泰與崔五郎一大早便在城門口等著武琛,遠遠看到馬車,崔五郎便小聲與崔泰嘀咕:“殿下不會是……帶著女眷吧?”宮裡的女子哪裡適合走這麼長的路?況且定邊軍駐守之地荒寒,皇長子的家眷那都是貴眷,不像民間女子一般皮實,哪裡習慣得了

據崔五郎的個人經驗,隨軍長途跋涉這麼辛苦的事情,他認識的女子之中,大約也只有南華縣的那位縣令夫人能夠勝任此苦差了。

崔泰冷睨他一眼:“多嘴!殿下的事哪裡是你我能議論的!”

路上果然不出崔五郎所料,這兩名美人兒時不時要拖一下隊伍的後腿,起先是露宿在野外的時候,嫌棄乾糧難啃,吃不下去,丫環跑來要熱食的時候,崔五郎抱著幹餅子正在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