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90部分

的經濟支援,現在則透過商貿慢慢向淮北輸入。而盧八娘對於榷場的期望還要比現在大得多,將來,北邊的戰馬,鹽城的鹽、南邊的錦帛,還會有數不清的物資都會在這裡交換,也把財富帶到這裡。

在這種欣欣向榮的發展中,薛表叔的不幸就被忽略了,雖然他親自來了兩次,又派了數批人馬過來討要財物,但卻一點成果都沒有。司馬十七郎接待一次後就全部交給了他的十兄。司馬十郎的脾氣一直很好,也有耐性,每次都與來人細細地計算當初薛表叔帶他看到的東西倒底有多少,又說那兩萬石被劫的糧食也應該還給淮北軍一萬五千石。

只要楚州方面不直截了當地說明土匪是子虛烏有事,那麼他們永遠也吵不贏,但是如果薛表叔真的承認了,那麼後果他可能更是承擔不了。

期間盧八娘接了董夫人的一封信,信中言辭誠懇,動人心絃,她說自兩萬石糧被劫後就氣病了,塢堡被攻破時又受了驚嚇,現在還在臥床。信寫了撕,撕了寫共斟酌了三次最後才寫成,因為實在沒有臉面給淮北王妃寫信,算是間接承認了薛家過去做了錯事。

然後她極力稱讚盧八娘風儀超卓,秀外慧中,高貴天成,又非常感謝盧八娘對祺孃的體貼和關照,最後客氣地請盧八娘看在過去的情分上幫薛刺史向淮北王說說情。

其實盧八娘相信董夫人一定事先不知道薛表叔扣下兩萬石糧食,然後也因此氣病了,董夫人一心想把最小的女兒祺娘嫁個好人家,她怎麼會同意毀了祺孃的希望呢!想想薛家倉庫裡堆積如山的東西,給祺娘兩萬石糧食當陪嫁真算不了什麼,可是薛表叔吝嗇又要算計別人,最終的結果只能如此。

就像盧八娘再與司馬十七郎有隔閡,她也承認夫妻一體的,沒辦法,在這個時代,兩人結成夫妻,絕不止是兩個人的事,這裡面牽涉了太多太多的利益了,所以董夫人就被薛刺史連累了。

但理解歸理解,但盧八娘卻一點也沒有心軟。司馬十七郎已經仁至義盡了,薛表叔謊報匪情的事他沒有揭穿,薛側妃也按約定接到了府上,至於財物上,塢堡裡除了庫房的東西,他也只拿回了盧八孃的首飾,別的都一概沒動,這已經是非常寬宏大量了,盧八娘覺得若是她,肯定要更狠一些。

所以董夫人的信就是寫得怎樣動情,也打動不了盧八孃的心,薛家的財物簡直就是給淮北軍準備的,古人都曾說過,“天予不取,必受其禍。”

而且,薛家給盧八娘帶來的麻煩她還沒有完全解決掉。當日薛家送親時送來的不只薛側妃一個人,還有薛九娘。盧八娘當時沒有心思理這種小事,便將薛九娘當成婢僕安排到了薛側妃的院子裡。

薛側妃的秘密,盧八娘要完全限制在一定的範圍內的,她身邊這麼多可信用的人,也只有寧姑姑知道了一點情況。薛九娘肯定也是不知道的,就是為了保密也要將她儘快弄出薛側妃的院子。

盧八娘處理事情,很少把一件事做為單獨的事件直接處理,她總是要達成儘量多的目的。世間萬事本就是普遍聯絡著的,她在人生的經驗中早已經深深地體會到了,而且也能熟練地在生活中應用。

比如說薛九孃的事,其實派人將她送回楚州,或者把她關到一個偏僻的小院對盧八娘來說都不算什麼事,但是盧八娘在解決這麼一個人時,同時還要確定一下司馬十七郎的想法,也為自己下一步的打算做個投石問路。

從在楚州時薛表叔提出送個薛氏女進門到現在,其實不過幾個月的時間,但這段時間卻發生了很多很多的事:側妃人選的變化,嫁妝的增加,然後圍繞著糧食發生的幾番風波,而且在這其間,正好過了春節,淮北軍出兵擴大了領土,盧八娘得到了想往以久的封地。

比起這樣多的大事來,薛家的一個庶女真算不了什麼。但是盧八娘要把她做為一個試金石去探究司馬十七郎的態度。

這些日子裡,盧八孃的思想感情發生著與外面的變化不相上下的巨大波動。對於她的未來,她思考了很多,最終形成了確定的思路,她還要努力留住司馬十七郎。

從司馬十七郎將盧八娘從吳郡的山林中救出後,她一直就是這樣做的,因為薛側妃的事一度發生過些動搖,她的決定似乎只是回到了過去的軌道。

其實不然,以前的盧八娘要留住司馬十七郎,完全是出於情感,她想要的只是這個人,這個男人,想要他的全部身心,想要與他朝朝暮暮。

但現在的盧八娘要理智得多,她想要的不只是這個人了,而是更多,這裡面加入了更多的利益的思量。他們共同經營著一項事業,養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