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次又熬了過去,應該能再撐些時日。”提到了重病的兒子,崔大夫人很是平淡,在她已經變得剛硬的面部線條几乎沒有變化,在盧八孃的邀請下平靜地坐了下來,“我才能出門就到王府來了。”
盧八娘從來都認為自己在前進的途中經過了艱苦奮鬥,付出了很多的心血,甚至孟白還因此同情過她,但是在盧七娘面前,她突然覺得自己過得實在太輕鬆順意了。
明明知道未婚夫命不久了,還是為了家族聯姻毅然嫁了過去;遺腹子生來就患有疾病,卻還將他成功養大,又為他娶了高門的妻子;在這樣艱難的道路上,盧七娘還將崔家的大權攬在手中,撐起崔家宗房,盧八娘自問自己做不到。
這種做不到並不是因為才幹的不足,而是精神上的軟弱。盧八娘在病後一直在深刻地反醒自己。從前世到今生,她一步步地認識到了自己的問題,世界就是如此,溫情也罷殘酷也罷,她早就應該以更積極更樂觀更堅強的態度去面對。
這一世如果沒有心志堅定、對自身有著非常高的道德要求的司馬十七郎成為她的精神支柱,並對她全身心地哈護,她也許還是走不出自己的誤區。
她早就應該敞開心胸去接受周圍更多的人。就如生性浪漫的孟白,即使他被淮北王嘲笑得顏面全無,可能有幾天不好意思出門,但是沒多久他就會滿血復活;又如眼前的盧七娘,雖然她的選擇盧八娘並不贊成,但是還是在荊棘叢中走出一條自己的康莊大道。
所以,盧八娘很誠懇地問:“姐姐有什麼事情?”
盧七娘來王府的目的很簡單,簡單到她用一句話就概括了,“我們姐妹十幾年沒見了,總應該在一起聊聊,再看看將來都有什麼打算。”
崔家的實力雖然早就如盧家一般地下降了很多,但是身為掌著一族權勢的崔大夫人就是淮北王妃也不會輕視,所以對於這一提議盧八娘微笑著頜首贊成。
本以為盧七娘會說些家國大事,沒想到她話峰一轉,“孟右軍一定在你面前說了我不少的壞話吧?”
第百二十一章 表明態度崔家投靠攀附權貴盧九獻女〔一〕
盧七娘早就知道淮北王妃與孟家的這位表兄情誼非比尋常,她不想於孟白已經在淮北王妃心裡種下了很多對自己不利的種子的情況下談起正事,於是她自問自答道,“他一定說我騙了他,可是他不想想,皇上想讓他的女兒進宮他不肯,誰敢平白無故地得罪皇家娶了他的女兒呢?”
這其實是非常淺顯的道理,但是孟白就是沒想通才上當的,於是盧七娘得出了結論,“所以他的嫡長女能嫁給我兒子已經是很慶幸的事了,否則孟右軍只能把女兒送到京外,甚至送到道觀尼庵出家。”
看盧八娘沒有反駁,她又說道:“我不是自誇,以孟右軍和他夫人的處事能力,兒媳婦雖然是嫡長女,但其實並沒有受到很好的教育,還是嫁入崔家後在我的教導下才真正成熟懂事了。”
此時盧八娘不得不反問一句了,“聽說大郎的庶子不少啊?”
“這一定還是孟右軍說的,”盧七娘不屑地搖搖頭,“我家大郎的身子不好,我這個做母親難道會給他塞一屋子妾室,讓他沉迷於女色嗎?不怕你笑話,大郎成親前屋裡都沒有伺候的人。”
“還是媳婦有了身子後,我才挑了幾個有宜子相的侍女送過去,都是算好了易受孕的日子才合房,為的就是多生幾個孩子。”
孟白畢竟與盧八娘有著不同一般的關係,所以她一直是傾向孟白的,聽著盧七娘的話,盧八娘原來的不以為然消失了,她突然理解了盧七娘。
雖然盧七娘一句苦也沒訴,但是生養了四個孩子的盧八娘完全能夠想像到抱著生來就不健康的遺腹子,帶著他一點點地長大,盧七娘的心裡有多煎熬。可能兒子有一點的風吹草動,她就會嚇得整天吃不下飯,整夜睡不著覺,然後兒子總算長大了,娶親了,她該有多怕他不能留下後代……
現在崔家的大郎的病終於發作了,可是在盧七娘的心裡早已經承受過千百次這樣的痛苦了,所以她雖然還是痛苦,但是卻也有些麻木了,於是她能夠平靜地坐在這裡與自己說著這些。
盧七娘感覺到淮北王妃態度的轉變,點頭道:“兒媳婦最初不知道大郎身子不好,所以也是有些埋怨我的,但是現在她完全懂了,而且還從心裡感謝我這個婆婆,我是真正為她好。”
“現在就算大郎去了,家裡也有六七個庶子,總能好好地養大幾個,撐起崔家長房的門戶。不只我和兒媳婦將來要靠他們,就是嫡出的兩個孫女也要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