見之下便動了歪心,將淮北王出賣給胡人至其受傷,並妄想借機佔有淮北王妃,結果被王妃以美人計招到軍帳中殺之……
盧八娘對於這些傳言從不置一辭。幾十年後,武帝一次笑著對皇太后說:“不提坊間亂七八糟的傳言,只這本正史的記錄也頗有偏差。朕特別問了大臣們,聽說這段是邸師傅親錄其見聞,為史官所選記入。現在邸師傅已經故去,要麼朕真想問問他,當初誅殺陶耀光明明是母后的旨意,怎麼都歸於朕了呢?還有陶耀光本為將士所擒,朕不過在他的臉上刺了一劍,怎麼成了朕制住了他呢?”
“由此可見,母后時常評論史籍不可全信果然有大智慧。”
已經年過花甲的盧八娘接過來看了看,“雖然有些出入,但也大致不離。當年你從母后身旁衝出來保護母后,還真是非同一般的勇敢呢。”她用慈愛的目光看著自己的兒子,當年桃花因生子未能伴在自己身邊,僅僅八歲的旭兒在毫不知情的狀況下反應迅速,還能想到保護自己,她為自己的兒子驕傲。
“朕是長子,當然要護著母后和弟弟們,父皇一直這樣教導我。”
盧八娘一笑,她的目光看向了遠處,突然悠悠地道:“我這一生心存愧疚的事不多,其一就是殺了陶耀光,他其實並沒有犯下死罪。”
“母后怎麼能這樣說?”武帝並不同意,“益州平叛和平北城被圍的事情暫且不說,只是父皇病重時陶耀光竟然來威脅母后就罪該萬死!”
“按律法他還沒有做出大逆不道的事,罪不當死。”盧八娘淡淡地說:“他也是我殺的唯一一個人。”
武帝提起這段往事本想逗母后一笑,沒想到反而引起母后的傷感。他馬上也醒悟過來,母后雖然雄才大略不亞於父皇,但卻心地極為善良,深悔自己不該提起陶耀光,便馬上笑著說:“陶耀光雖然不義,但母后對陶家卻不薄,如今陶家也算得上士族中極興旺的了。”
“你不必安慰我了,”皇太后一笑,“殺了他,我從沒有後悔過。”
在當初司馬十七郎傷重、兒子年幼,淮北局勢尚未穩定,而陶耀光暴露出他的狼子野心的的情況下,盧八娘選擇了先下手為強,一舉收服人心,鎮懾心存疑慮之人,雖然違背了她一貫堅持的不傷人命的原則,但她認為自己是正確的。
至於別人如何評說,她亦不放在心上。
第九十六章 內闈秘事淮王受罰天倫之樂全家團圓(一)
陶耀光死後第二天,淮北王的身體開始好轉,人也醒了過來。
盧八娘忍不住會想,如果自己再拖上兩天,陶耀光就不用死了,畢竟只要司馬十七郎活著陶耀光決不敢鬧事的,完全可以留他一條性命。但是,反之,如果陶耀光能夠再忍兩天,不只他不用死了,他還會是手握一州之地的刺史。
這就是命運吧。
渡過了最艱難的時刻,司馬十七郎的身體飛速地好轉了。只是受了傷的左腿在剜下一大塊腐肉後未免有些行走不良,但並不影響視事。
但是盧八娘以非常強硬的態度阻止了他參與政事的打算,讓他完全放鬆專心休息。直到過了大半個月,他才無意間在軍營中聽到陶耀光已死,雍州劃入淮北的訊息。
盧八娘見瞞不住了,只好把事情的經過講了一遍,又將相關的朝廷、益州、楚州事宜都告訴了他,“交還益州後,皇上下旨彰表了你,並取消了過去對淮北的不平待遇。”
“胡德全當上了益州刺史,現在已經往京城去覲見,不過他派人送來一封信,說要效忠於你,並要在覲見後到淮北拜見。還有楚州,劉東鵬被免了官,現在薛表叔等幾個人都在朝中活動,爭奪刺史之位,薛表叔的信前幾天也到了,求你幫他一把。”盧八娘看了看還有些惚忽的司馬十七郎,攤了攤手說:“不管你滿意不滿意,事情已經做了,而且都是以你的名義發的。”
“你膽子真大!”司馬十七郎從盧八娘平淡的描述中感覺到當時緊張的空氣,他緊緊握住盧八孃的手,“不過做得好!”
然後他又讚道:“王妃你果然高貴無雙!還有旭兒,不愧是我的兒子!”
盧八娘輕輕地嘆道:“其實我只是無奈。”
“我全明白,”司馬十七郎抱住盧八娘,似乎要給她一個遲到的安慰。
過了許久,他喟然嘆了一句,“我總算明白當年漢高祖所感的且喜且憐之意了。”
漢高祖劉邦出征時,因為韓信有了反意,呂后便設計殺了他,又誅了韓信的三族。漢高祖回來得知後便覺且喜且憐,確與此情此景有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