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志嗤笑一聲,對李鐵說道:“別用你的肌肉腦袋來衡量我!”“呦呵,你還喘上了。就問問你,中醫科學嗎?”楊志反問:“科學可以解釋一切嗎?總有科學解釋不了的東西……”二人嗆了一句,就一起看向風塵——貌似科學不科學,這裡正好是有一個“權威”的。於是,便讓風塵評判一下:中醫,究竟是不是科學?
“科學,這要看你們怎麼定義了。”風塵好笑,說道:“只要你不把科學等同於迷信,那麼中醫,就是科學的……”
“我們研究所外,就有一箇中醫坐診。有個腰痠背痛的,也都會去看。尤其是一些因為用腦過度產生的毛病,一副藥下去,立竿見影!至少,小範圍言,我們這些人,是相信中醫是科學的,如果它不科學,我們會去看病嗎?不會。目前,為人詬病更多的實際上是中醫學的基本理論框架。”風塵沉吟一下,道:“怎麼說呢,有人認為陰陽五行這一套東西,是很不科學的、憑空臆造的。中醫有用的,就是藥,而不是醫。”
然,事實如此否?否!
中醫之初,乃以處理金創為主,是一點一點,從外而內,積累出來的。身體的部分功能、整體協調,以及經脈系統,都是這樣被發現的。
《黃帝內經》中記載,經脈是可以被解剖、觀察、發現的。它包含了血管、神經、淋巴管道、結締組織。中醫分別將之用經絡、經筋、經別之類的劃分方式,將之進行區分。在這一基礎上,逐漸的構造出一個整體的關係,依靠功能、聯絡,借用了五行這一體系,將整個系統進行完善——這一個總結,是依靠功能,進行的抽象性質的總結。說白了,陰陽、五行,這些都是契合於人體功能,所以才會被拿來用的!
這就和一個做理論物理的,發現了一個原理,但找不到合適的數學模型。把某個數學家發現的公式拿過來使用,或者是稍微變化一下使用一樣。
然後,很多的東西,都是在這個公式的基礎上進行推導、發現的——中醫的許多被人認為不科學的東西,也都是被這麼的,透過五行生剋,推匯出來的。這一個過程科學嗎?這一個過程很科學。
在藥的一方面,同樣依靠形狀、性質之間的聯絡,建立了一套五行體系。比如說葉子圓的有什麼藥性,葉子尖的又是什麼藥性……
這一種篩選藥材、判斷藥材的機制,是一種類似於“大資料”一樣的總結。
幾千年的經驗積累,才利用五行,歸納出了藥性規律,憑什麼要被人一句話否認為“這不科學”呢?難道就因為現代的科學理論中“沒有”?
風塵和聲說道:“一些東西,其實不是沒有,而是沒有必要進行此類的研究。就比如研究植物學的,沒有人會閒的蛋疼,去照著中醫裡面的寒熱性狀、藥性方面進行總結的。咱們呢,和國外,有一點很本質的不同,你們知道這個不同是什麼?”
李鐵、楊志二人聽的入神,聽風塵一問,就下意識的反問:“是什麼?”
“咱們……人為域內四大之一,和天地道一樣大。天大、地大、道大、人亦大。我們把人的個體,等同於天,等同於地,等同於道。所以,當西方還在生病以後,求神拜佛的時候,我們就已經有神農嘗百草,逐漸一代一代的積累,積累出了治療各種疾病的草藥典籍……當大洪水來臨的時候,他們如同喪家之犬一樣躲在了方舟之上,在惶惶天威下瑟瑟發抖。而我們呢?我們迎著洪水,戰天鬥地,最終將洪水馴服——在我們眼中,天算什麼?神算什麼?你能給我風調雨順,我才敬你,你若給我帶來了災禍,那對不起!當初可以如何敬你,今日就可以如何弄你。這是我們的精神……人類,是怎麼成為了萬物靈長的呢?”風塵眨眨眼,笑的很古怪,“閻王、判官,你們相不相信一個事實?”
李鐵問:“什麼事實?”
“控制住一個女人的孩子,把一個女人關進獸籠,讓她面對猛獸。威脅她,如果不能殺死野獸,就殺死她的孩子。你們猜,結果會怎麼樣?”
這是一個極度不人道的、殘忍的命題。
但這一問,卻讓李鐵的腦海中,不自覺的回憶起了大地震中,震撼人心的畫面——你可能相信,一個女人用自己纖弱的身體,在廢墟中支撐起一片空間,一直到死都保留著那片空間,空間下就是自己的孩子。如果按照“科學”計算,這不可能——但這種奇蹟就在地震中發生了,那是一個偉大的奇蹟。
這樣的例子,不止一件!李鐵為之默然,久經戰陣的心,也都為之戰慄了一下。一如當初自己眼睜睜的,看到那一幕的時候一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