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九十八章 談癖

一人既可被引的痴迷棋牌、遊戲至於成癮;慣於唱KTV、跳舞;可以迷戀上游泳、曬太陽、抽菸、喝酒——那便同樣可以被吸引著,迷戀上研究哲學、數學、物理!而曾經的歷史上,無論中外之讀書人,皆以此為雅趣,何以今日卻顛倒了?韓莎說的跑步的例子,實際上便是其中的緣由,在於癖好的培養——總不能養死了!

但現在,教育實際上就像是一碗齁鹹齁鹹的湯,鹽這種本用來調味的東西放的太多,已經是將人的癖好給養死了。它來的太濃烈,齁鹹的人受不住——使得原本喜歡這一碗湯的人都鬧肚子,不得堅持。這就是問題所在。

人的口味或許千奇百怪……但至少絕大部分人的口味都是一致的,既不會喜歡太過於鹹的,也不會喜歡太過於鹹的。

唯把持住了這一點“精髓”,方才談得上學習的癖的養成,才能讓一個人一輩子愛上那種滋味,才能讓人為了解開一個數學的難題,拿出了“遊戲成癮”的勁頭:是真的可以為了一個問題而廢寢忘食,甚至於可以讓人喊出“治療學習癮”之類看似無厘頭的口號的——如果要是現行教育的成功,那麼肯定有一個。就是將青少年最大的一個成癮原去掉了:至少學習不會上癮……

你看,這是多麼偉大的成就?要不然人們都沉迷學習了,那不是不利於青少年的身心健康不是?

“不成癖,永是學不好的。不成癖,學校學完了,就不會再學了。一個人如果以出人頭地為目標進行學習,那麼他的天花板是看得見的,從學校出來後,也萬難再讓他拿起出。這一類人算不得是讀書的人,他們的精神世界貧瘠的可以長草。真正學的好的,是成癖的,一輩子,一直到生命的最後一刻,都放不下……”韓莎笑吟吟的,對箜雲嵐說:“飯可以不吃,覺可以不睡,但書不能不讀。”

箜雲嵐拍手,說道:“是,就是這麼個意思。這裡的社會,尤其是學校裡,讀書的目的太過於功利了。”

“世人碌碌,我也見了一些家長、學生,都問了想法……無非是趕早不趕晚,生怕晚上一步,就如何如何。實際上若真的是有興趣,鑽進去,又願意去考試的,又有幾個人考的差了?學不進去的本身,就是沒有興趣,而興趣又是被他們自己親手磨滅的。樂樂和我說拯救埃克斯,我感覺……要是我的第一個啟蒙的老師是姐姐,那我也一定會喜歡上數學;我小時候聽評書,聽老人們講誰誰誰奸臣、誰誰誰壞蛋,然後懂事了,就忍不住自己翻了史書……沒有人告訴我,說你必須要讀歷史。我當時只是很單純的,想看一看書裡面是怎麼寫李元霸的,有一些評書裡一語帶過的人,都有什麼樣的精彩……這很有趣,慢慢的,興趣也就有了。但你們這裡不一樣……”

“強迫學生去讀一些所謂的名作,有好處?一點兒都沒有。不僅僅文學素養不會上去,反倒是會對所謂的文學敬而遠之。很多給大人讀的東西,實際上並不適合小孩子。反倒是兩小兒辯日啊這類的短故事,很合適。”

箜雲嵐的調查很詳實,做了很多的功課——她認為讓小學生讀《茶花女》《雙城記》這是扯淡。

小學生應該學習的是兩小兒辯日一類的短小、精悍的故事,並且學會精確的描述事物,正確的文學習慣——精簡,是對文字的尊重!這是孔妙成說的。而孔妙成的另一句話更有趣,是說:

白話不會讓文學貶值,但廢話會讓文字貶值。

有道理嗎?

當然。

“更應該學會的,是一種尋找書的能力……喜歡什麼,尋找什麼,應該是一個主動的過程。學會找更重要。因為會找,會讀也不一定去讀。小學的時候,應該是盡情的讓人知道學習的樂趣,並且養成一種想要學的飢餓感,成為一種癖好,會自己找書,能自己學習,還上癮。然後從中學開始,再一步一步的系統的引導、學習,我感覺會更好。沒有必讀的書目,必知道的作者、文豪——就像是這個世界上不必人人都抽菸,人人都喝酒一樣。大家都是人,總不能說一個北方人不知道什麼是螺螄粉,就孤陋寡聞到連做人的資格都要被剝奪了——一個人怎麼能不吃過螺螄粉呢?即便沒吃過,也總應該聽過的,否則便要奪去你做人的資格。那一個北方人是否應該鄙視一下他們,連餄烙面都沒吃過,連莜麵是什麼都不知道,黃米麵都不聽過,那又有什麼資格稱之為人呢?看書是有自己的習慣的,喜歡也是有自己的習慣的。強迫別人認同自己,或者強迫自己和別人一樣,都不對。”

韓莎道:“這種人實際上也是最多的。見了離得遠一些就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