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你們來說,信仰是什麼呢?”風塵笑吟吟的問了一句。青丘們思索了一陣,青丘酉便先給出了一個答案:“信仰,就是讓人信,讓人仰,讓人敬,讓人畏。”風塵“嗯”一聲,點點頭,又問:“可為什麼‘信仰’可以讓神趨之若鶩,可以讓神變得更加強大呢?”這個問題,她們卻是答不出來……張天野也問:“為什麼?”風塵道:“要解釋這一個問題,首先就要繞回到開頭的部分:什麼是信仰?”
風塵隨意的一坐,一手撫在了地獄三頭犬中間的頭上,邀道:“坐。”遂便講起了其中的門道——
“信仰——是一種具向量性質的意念的宏群息。也就是說,它是具備方向性的,同樣方向的意念,匯在一起,就是信仰。而神,之所以可以因此強大,便是因為神將和自己同向量方向的意念,匯聚在了一起。這就相當於讓自己的志變得強大了,超出了常規的強大。性質相合之下,神,就是一根指揮棒,一個疏導河流的河道工……但,由此也便使得神出現了極大的侷限:它無法逆流而動,只能順流而行。它註定了只能成為河流中的一朵浪花,當河流混亂之後,它們,也不能獨活。這個世界裡……”祂輕撫著地獄三頭犬,語氣不急不緩的述出了信仰的本質:具向量性質的意念的宏群息——即宏觀的群類資訊互動。風塵便又講起了這個世界中的“諸神黃昏”之故事:
北歐也好、希臘也罷……諸神之黃昏便是由“信仰”而起,由“信仰”而終——
那應是最早的一批神,或者稱之為“生衍物”。因為永珍因子的存在,這個世界想要修陰神、合陽神,成就神仙之姿,都是分外的容易的。如一些人,死後封神,也很容易。但這也同樣會導致一個問題:他們的心性、靜功上的修為,會差的很遠……而這一種差距,便是諸神黃昏最為關鍵的一個因素。
這一批神,包括了中土、西方在內,他們很偶然發現了藉助於生人順應的念頭之後,自己可以如虎添翼——正所謂“眾人拾柴火焰高”,讓他們的神通、本領越發的強大。但也因為信仰之原因,神通單一。
但——這是無妨的!
天地間散漫著的,自天地開闢之後,便有的各種非生命的、生命的印記,記錄的點滴早被風塵容納與心胸之中。觸及了第三類之後,這樣的一種“垂釣”的效率,更是風莎燕的六千多萬倍,每一秒所經歷的一個個人生,或者其他的浮游的經歷、記憶,都是海量的,難以計數。而這也是祂工作之餘,製作黑洞,思考大衍金丹之外的一種休閒和消遣,就像是人們看小說、看電影一樣……
這一片天地的歷史早在胸中。而這一段“諸神的黃昏”自然也在其中,並且只是佔據了極少數的一部分。
相比人類的浩浩蕩蕩的歷史長河,他們著實渺小、不堪!
“諸神發現了信仰的好處,於是,為了擴大自己的信仰,爭奪信仰,彼此征伐。它就是其中一個被無辜牽累的倒黴蛋——”
對地獄三頭犬的遭遇,風塵表示了一下同情。
“那是一個開疆闢土的擴張時期,諸神彼此爭鬥,爭奪,一些不明事故的被牽累。這一個時代,我們可以稱為信仰大發現時代。但同時,這也是諸神黃昏的前奏。因為不斷的爭奪,信誰,不信誰,改信誰,就成了一個問題。當時凡人的力量無法抗拒那些神,尤其是信仰眾多的神,所以,城頭變幻大王旗之下,信仰就變得混亂了。就像是一條混亂的河流,其中的細流彼此衝突,沖毀河堤,生成洪水,生靈塗炭。神不能駕馭這種洪流,且因為身在其中,就被洪流撕扯的粉碎……這就是黃昏!”
“之後,便開啟了一個新的時代。在西方的土地上,逐漸形成了一神之信,排除了一切異端之思想!”
因為“最純粹,則最強大”。而在同時期的東方,則是選擇了一種“共享”的模式,即一個人可以信我的同時也信他,愛信誰信誰,各取所需。彼此便有了截然不同的生態,但卻都是生存了下來,是成功的。
風塵道:“當時的失敗者,幾乎都去了地獄。”
韓莎補充一句,說道:“東方、西方之修行者,針對於信仰的問題,選擇了兩種截然不同的處理手段。東方呢,知道其危害,所以敬而遠之,是將之當成一種應用,而飛是安身立命之本。多是一種‘念念不忘,必有迴響’,譬如口誦阿彌陀佛,唸誦某人某字,以之使人心念不迷失,神不死去。西方則是採取了純粹信仰之手段,信的多了,自然就亂,那麼好,就信一個。也因此,宗教鬥爭異常殘酷,排他性甚強!”
青丘們點頭,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