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239部分

的。

搞建設不是說浮皮潦草的搞搞農田水利,免個三年兩年的農業稅,用君臣父子天賦神權之類的鬼話把老百姓忽悠住了就完事兒了的。

對於復興黨來說,搞建設,就是對人民群眾全面的進行工業化訓練,就是在土地條件好的地方建設使用工業化手段進行農業生產的國營農場,在礦產資源豐富的地方建設工業城市,就是需要建立更多的學校、醫院、工廠、住房、道路、鐵路等等大規模的投入過程。

搞一個湖北,再加上山東的三分之一,東北的五分之一,復興黨用了十年的時間,現在都有點尿血了。要把整個北中國的擔子擔在肩膀上,大家都只有肝顫的道理,沒有興奮的道理。

甚至就是最喜歡擴張,最積極於打仗的中央軍委的幹部們也都對此不太積極。要知道,在前期建設的時候,都是部隊方面頂在前面的。大量的地方建設所需要的人才,也是要從部隊方面抽調的。

陳封主持復興黨中央政務院的工作超過十年了。這個復興黨的大管家現在在王書輝面前已經變得有一說一不再有任何的忌憚了。他直接就在會議上提出了一個最基本的問題。北中國的陝西、山西、直隸、山東、河南這些個省份的農業建設工作,需要大量的化肥。這個化肥,現在復興黨生產不出來。

六座大型合成氨工廠,二十幾座小型的合成氨工廠,分佈在整個湖北根據地裡。看起來似乎挺了不起的,但是現實是,這些工廠配套的化肥廠能夠生產出來的化肥,剛剛能夠勉強的供應湖北根據地的農業需要,並支援魯東和遼南根據地的農業建設。

接收北中國的五六千萬的人民群眾,那就意味著,要為這五六千萬的人民群眾的吃飯問題負責。過去的大明王朝在自然災害、落後的生產力和腐朽的生產關係下不能夠為這五六千萬的人民群眾的吃飯問題負責,所以現在眼瞅著要滅亡了。如果復興黨想要接手整個北中國,就得能夠解決這個吃飯問題。

現實已經告訴大家了,靠著農業社會那一套落後的生產力,北中國的老百姓就是過不下去的。即使消滅了落後的生產關係,落後的生產力照樣會讓人民群眾吃不飽。

王書輝知道,普及土豆、玉米和地瓜、南瓜等高產作物可以勉強的解決這個問題。但是他同樣也知道,這麼做無非就是弄出個假冒偽劣的吃糠喝稀的“康熙盛世”來,並不能解決本質問題。

後世新中國的現實經驗已經明確的告訴王書輝,想要讓全體中國人吃飽飯,除了大規模的發展化肥工業以外別無他法。只有工業化帶來的生產力進步才能解決中國人最基本的吃飯問題。

所以在復興黨中央閉門開了半個月的會議之後,復興黨的工業部門第一個接到了命令。1630年下半年到1631年上半年,復興黨的各大機械廠和冶金廠,要集中力量生產合成氨裝置。

鐵路建設不能停,蒸汽機生產不能停,各種機床的生產不能停,各種工業裝置的生產不能停,武器製造不能停,現在還要加大對合成氨裝置的生產。1630年下半年的復興黨工業系統的壓力真是山大的。

合成氨生產說起來真的不是很複雜。這個技術其實是十九世紀中期,也就是一八五幾年就有了的技術。

可是說一千道一萬,合成氨的生產過程裡有個最基本的高溫高壓的條件。別看這個高溫高壓好像不怎麼起眼,但是高溫指的是三四百度的高溫,高壓指的是幾百個大氣壓。這可不是生產高壓鍋的材料就可以滿足的。比較形象的說,整個裝置的管路需要承受的壓力,差不多是十九世紀末戰列艦主炮炮管的水平。就生產材料上講,也和戰列艦主炮的炮管材料差不多。

復興黨的工業水平是什麼水準呢?實事求是的說,比十九世紀末完成了洋務運動的清末水平要高的多,差不多是一戰前期的日本的工業水平。但是話說回來了,完成了洋務運動的清末和一戰前的日本工業水平很高嗎?答案是顯而易見的。不咋地。

清末中國最高的工業成就,是基本自產,但是重要零部件進口的“平遠艦”。日本第一次世界大戰前,勉強能夠生產五六千噸級的鐵甲艦。主要零部件一樣得進口。但是把這些軍艦轉化成十萬噸級的合成氨生產裝置的話,最多也就是五六套裝置而已,勉強能夠應付目前一個湖北根據地的化肥生產需要。

復興黨在海軍裝備上目前還沒有發展鐵甲艦的需要和條件。所以復興黨能夠生產合成氨裝置,但是不能夠生產鐵甲艦。

用不上是個很大的問題,用不起是個更大的問題。反倒是吃飽飯是最急切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