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什麼樣我不知道,但是話說回來了,看王主席的做派你就能想到了。今天在食堂裡吃午飯的時候,我就看到王主席手裡的饅頭掉在地上,他老人家撿起來擦了兩下直接就吃了,那叫一個自然。你再看看人家王主席對咱們工人,大家七嘴八舌的說什麼的都有,人家就那麼拿出個小本子來,一句話也不說,光是記大家反映的問題。”
“你還說什麼中央辦公廳就是朝廷的翰林院,你是要一步登天了。我看你這一套說辭可夠嗆。照你說的,王主席就應該是皇帝,可是這皇帝有撿起地上的饅頭一點不在乎就吃下去的嗎?王主席都是這樣的人,那中央的那些大領導肯定也都是這樣的人。你要到中央辦公廳上班去了,要是還端著個清高的架子,總以為自己是書裡面的諸葛亮那樣的高人,我看你還是別去了,咱們兩口子還是在馬家河過安生日子吧。”
丁石青知道有個說法叫“妻賢夫禍少”。以前的時候丁石青還覺得未必。女人讀了書見識多了,恐怕也不會賢良起來,要不歷史上怎麼出了呂太后和武則天呢。可是今天聽了自己的老婆這番話,丁石青可真是感到婦女能頂半邊天了。就光是自己老婆剛剛說的這番道理,就要比自己高明一百倍。
想到自己邀天之幸娶了個賢惠的老婆,丁石青趕緊給老婆行了個禮,然後緊緊地抱住了她。他帶著很濃厚的感情對郭紅霞說道:“我可不是什麼諸葛亮,咱們家的諸葛亮啊,只有你才能當啊!”
王書輝在復興黨第二鋼鐵廠也沒呆多長時間。和工藝研究局駐第二鋼鐵廠的技術人員進行了幾天的交流之後,王書輝就直接去了枝江縣。
。。。
第437章 三種“非國民”
1631年的枝江老縣城只是一個非常單純的居民聚集區了。
復興黨的枝江縣委縣政府駐地不在枝江老城裡面,所以除了各種各樣從原來的董灘口遷移到枝江縣城裡的商業鋪面和服務業以外並沒有什麼工業企業,這使得枝江縣老縣城難得的沒有什麼工業汙染。
王書輝有很多年沒到枝江縣老縣城裡來過了。復興黨在枝江縣城沒有什麼佈置,但是枝江縣城裡面卻有一個復興黨治下獨此一家的東西,那就是王書輝的老丈人朱術圳的枝江郡王府。
王府的規模其實也不大。畢竟當初重新王府的時候,王書輝只是按照自己的老丈人和自己妻子的幾個舅舅家的實際需要修繕的。隨著朱微妏的幾個年輕的舅舅都搬出了王府,現在的枝江王府裡面只剩下朱術圳和幾個老頭子了。
這一次朱術圳突然讓人打電報叫王書輝過來,王書輝還有點奇怪。要知道他的這個老丈人自從從報紙和廣播上搞清楚了復興黨是怎麼回事之後,就是一直避免和自己見面的。雖然沒有直接的明說過,但是王書輝也能從自己的老丈人眼中看到深深的忌憚。
這種忌憚和過去看到王書輝的殺伐果斷而被嚇到還不一樣,那是身上有著太祖血脈的封建貴族朱術圳對於革命者王書輝的忌憚。
進了枝江老縣城,到了自己老丈人的家,看到自己老丈人家門口迎接自己的那個面白無鬚的老頭子之後,王書輝才想起來,前一段時間內保局的人有一份報告,說是原本被軟禁在鍾祥縣大明朝景陵的老太監劉若愚,前一段時間申請到枝江縣來服侍朱術圳。王書輝當時沒把這個事情當成個大事兒,就同意了。
作為承天府鎮守太監的劉若愚,在復興黨對整個湖北根據地進行改造和建設的過程中,明確的認識到了復興黨是怎麼回事,所謂的王府儀賓王書輝是什麼樣的人。
在整個承天府的所有武裝力量,包括景陵衛的明軍也都被改造成了鍾祥農場的農業工人之後,劉若愚被勒令負責景陵“風景區”的衛生工作。
到了這個時候,劉若愚就徹底明白了自己緊怕步了自己前任的後塵而小心翼翼的應對的王書輝,是個要把大明朝的天翻過來的人物了。
最開始的時候,劉若愚還覺得這可能就是一場和當年武宗皇帝時候的“寧王之亂”一樣的鬧劇。可是在觀摩了幾次批鬥大會,又參觀了幾次當地農場建設場面以及農場職工的軍訓之後,劉若愚漸漸的認識到,王書輝要鬧起來的這場亂子,不見得是“寧王之亂”,倒有點“靖難之役”的意思了。
在大明王朝內廷那個人吃人的地方,一步一步的從一個低等灑掃雜役到一個內值房的高階文書經管,能夠在魏忠賢對大內的清洗下倖存下來,最終謀到個地方鎮守太監的高階位置養老,劉若愚這個老太監的眼力還是有的。別看他只是個太監,但是當初在大內呆了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