粹的漁獵民族。他們認為政權這種東西應該是像部落一樣是個鬆散的聯盟。沒事的時候大家打獵捕魚糊弄肚子。有事兒的時候,大家出丁出力維護部落的生存。
對於他們來說,打獵捕魚才是正事兒,出丁打仗屬於沒有產出的閒事兒。當然更主要的是,過著自由自在的無組織生活的他們,對於奴隸和封建社會這種相對具有組織性特徵的生活不是很適應。
其實這也沒什麼不好理解的。王書輝的老家黑龍江在剛解放的時候,政府部門還專門組織了大量的人手,到深山老林裡去做鄂倫春族和達斡爾族人民群眾的思想工作,動員他們搬遷到城市裡過現代化的生活呢。
不過很多“自由”慣了的鄂倫春和達斡爾群眾,還是堅持著那種原始生活。冬天的時候出林子住到有暖氣的房子裡。可是夏天一到,他們又成群結隊的鑽到黑龍江的原始深林裡去了。還是在兩代人左右之後,這些少數民族的後代才最終變成了工業社會的一份子的。
對於老一代女真人來說,參與“大部落”後金女真政權的軍事行動,要受人管聽人令不說,在八旗制度下,旗人還要接受旗主和各級軍官的欺壓和剝削。雖然在軍事行動中有時候能夠分到些殘湯剩飯,但是對於他們來說,他們的所得和他們的付出不成比例。
原始社會的人也是人,是個人就會衡量自己的投入產出。老一代的女真人沒有從八旗制度裡感受到什麼好處,他們中的大部分人都是因為害怕捱揍害怕被收拾,所以才硬著頭皮捨棄了原本所得也不怎麼豐厚,但是怎麼也比當兵強的過去的漁獵生活的。
不過話說回來了,哈爾吉渾齊的父親和祖父都是野豬皮時代的人。在那個時代裡,普通的旗人雖然在遼東大屠殺裡也能分到點好處,但是這些好處和那些處於統治地位的部落首領們在大屠殺中的好處相比較起來微乎其微。
哈爾吉渾齊是新時代的人。作為黃臺吉時代的女真人,哈爾吉渾齊能夠感受到新汗王推行的新制度的好處。別管是進攻朝鮮還是攻打蒙古,無路是搶劫草原部落還是中原漢人,黃臺吉採取的相對改良的政策,在一定程度上擴大了女真人的受益群體。這使得像哈爾吉渾齊這樣的年輕一代女真人對於後金政權空前的擁護,對於黃臺吉衷心的支援。
不管是“苟富貴,勿相忘”還是“跟我走,有肉吃”,無論是梁山上的好漢還是白山黑水裡的部落民,想要讓人效忠,想要獲得支援,沒有實實在在的好處那是扯淡呢。無論是當年的反動國黨還是現代社會里的公知大v,凡是吵吵著“兄弟們頂住”靠著瞎忽悠讓別人當炮灰的,最終都是要被大家憎惡和唾棄的。
理念的宣傳必須和物質的支援相結合。當年的黨可不單單是用革命的理想號召大家的,紅軍戰士的收入可是要比反動軍隊計程車兵高的多的。
哈爾吉渾齊之所以對於打仗沒有一丁點的反感而且還很積極的主要因素就是,自己在戰爭中的所得,除了必須上交給大汗三分之一,然後再上交給旗主五分之一以後,只要是在戰場上對敵人的殺傷足夠大立的功勞足夠多,自己就能留住剩下的劫掠所得。
在這樣的物質刺激下,家裡已經有了兩個專門照顧牲口蒙古家丁和四個專門種家裡分到的地的漢人奴才,哈爾吉渾齊希望能夠透過不停的打仗不斷的增加自己的財產。
就是在這樣的希望的支撐下,雖然剛剛從關內回來不到一個月的時間,但是哈爾吉渾齊騎在馬上和上三旗的大部隊一起趕著路,仍舊覺得自己渾身上下充滿了力量。
和哈爾吉渾齊這樣的普通旗丁不同,因為復興軍沒有刻意的對努爾哈赤的大部隊進行資訊遮蔽,所以在軍事上一向謹慎在行軍中廣派偵騎的黃臺吉,領著上三旗三千多精銳女真旗兵和六千蒙古旗丁以及五六千的歸附漢人武裝的一萬多人的大部隊,在行進的過程中不斷的收到周邊地區的情報。
等到黃臺吉的中軍大部隊剛剛抵達海州城的時候,名為復興軍的漢人武裝,以大艦巨炮發射匪夷所思的火焰在蓋州城焚滅了近四千人的下五旗女真兵,俘虜了幾千蒙古兵和漢人奴隸民夫的訊息,直接的就被送到了黃臺吉的手中。
一萬多人全滅,其中還包括完全可以稱為精銳的,黃臺吉費了很大的勁兒才從各旗旗主手中摳出來的,原本準備安排他們在戰後駐守遼南的三千多精銳女真八旗兵,居然就這麼在一陣火炮裡灰飛煙滅了。
如果不是前來報信的幾個探子眾口一詞,如果不是有幾個親歷復興海軍大炮擊的蒙古和漢人奴隸逃兵前來佐證,黃臺吉根本就不相信天底下會有這樣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