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次勝利的偉大戰爭中,作為勝利方的大明朝儲存在右屯的三十萬石(兩萬噸左右)儲糧給後金當了見面禮。寧遠以東,全部屯、堡的“房谷”都成了一片灰燼。河東堡、筆架山、龍宮寺、覺華島的糧食全部被焚燬一空。覺華島上的上萬軍民被殺戮。
    作為戰敗方的後金方面,除了不到五百人的戰損之外,僅僅死掉了遊擊二人、備禦兩位。
    從此整個遼東地區,實實在在的把握在大明朝手中的,只剩下寧遠錦州等幾座孤城。周邊其他的地方都成了後金女真的地盤了。
    封建王朝這個東西能夠在中國的土地上綿延兩千多年,並且在原本的歷史上,還繼續往後延續了三百年左右的時間。這就說明,封建制度這套東西就像《赤色黎明》裡的“陳主席”說的那樣,它背後是有一套合理性的東西在支撐著它的。
    今天的人看封建制度,或者說今天的持科學社會學理念的人來看待封建制度,大家會覺得封建制度這個東西其實是一套謊言體系。
    封建統治者用一套和儒家思想相結合的封建倫理,加上妖魔鬼怪佛祖神仙等封建迷信向被統治階級灌輸謊言。封建統治階級內部,互相之間用禮義廉恥等經過充分篡改的儒家學說互相忽悠。
    低階別的封建統治者向高等級的封建統治者撒謊,高等級的封建統治者對低階別的封建統治者忽悠。總之,整個封建社會,就是建立在這樣一套謊言基礎之上的。
    對於封建社會的那群統治者來說,他們做了什麼不重要(這一點也確實不重要,在長期停滯的生產力水平下,怎麼折騰也就那麼回事兒),重要的是怎麼撒謊,怎麼把謊言說的比較真實,怎樣能夠讓這個謊言在整個封建社會的謊言體系裡面能夠自圓其說。
    袁崇煥明顯就是此間高手。他在撒謊問題上已經達到專門化、專業化、藝術化的層次。以至於在你死我活的封建權力鬥爭中,他居然可以左右逢源,在閹黨和東林黨之間同樣的如魚得水。
    (袁崇煥一邊給魏忠賢修生祠,一邊又可以冒充東林清流,兩邊得利。確實是高手中的高手。)
    魏忠賢這個人不是個糊塗人,他雖然沒有在成團成團成坨成坨的全面謊言中看到真相,但是他看待事物的眼光是現實角度的。
    在魏忠賢看來,這次所謂的“寧遠大捷”,肯定又是遼東軍事門閥和遼東文官集團一起忽悠朝廷的產物。對於魏忠賢來說,他不需要費力氣去了解戰爭的細節。他只需要瞭解遼東那邊的開銷就足夠他進行判斷的了。
    打仗前,朝廷給遼東撥了不少的糧食和物資。打仗中,朝廷仍舊給遼東撥了不少的糧食和物資。打完仗了,遼東反而向朝廷要更多的糧食和物資。
    魏忠賢又不是沒有處理過打仗的事情。1625年朝廷平定了奢安之亂。朝廷當年對西南地區的軍事支出就出現了大比例的下降。那可是動不動就剿滅成千上萬叛賊的大戰。現如今呢,遼東那邊說是打了打勝仗。可是打完了這場殲敵實際上還沒有五百人的大勝仗之後,遼東方面卻像瘋了似的向朝廷要求調撥軍糧。
    這幾年朝廷往遼東調了多少糧食,魏忠賢心裡可是有數。就是所有的,加上有的沒的,各種空額空餉的賬面部隊,不超過十五萬人的遼東軍隊就是打上十場這種規模的大仗,都不應該出現軍糧緊缺的情況。
    而且,如果真的打的是大勝仗的話,現在遼東方面向朝廷要的應該是銀子和封賞,而不是疾馳火燎的向朝廷要糧食。很明顯,這幫混賬東西打的這場“大勝仗”,把朝廷幾年來撥給遼東的幾十萬石的糧食給打沒了。
    封建制度這套謊言體系的特徵就是,所有處於這套體系的人,都必須為體系內所有的謊言負責。魏忠賢就是知道真相,心裡為了大明朝,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