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己的烤土豆小攤上,居然接待過一個大人物。這個大人物就是王書輝。當時,陳保生因為生意比較清淡,還在不知不覺中和王書輝聊了很長時間,幫助王書輝完成了一次調查研究。
“很多同志不能夠理解,同樣是勞動者,為什麼我們復興會制定的政策,制定的制度,要不遺餘力的傾向於從事工業工作的工人,和從事小商品銷售的小商人們。有的同志和我說,農民也是人,工人也是人,老師不是常常說勞動者人人平等麼”
“可見,不少同志的經濟課程還是沒學明白。我說的人人平等,指的是在所有勞動者在我們復興會的社會中地位是平等的。這並不是說,小農,也就是自耕農,在我們復興會的社會中,做出的貢獻,起到的作用,就真的和工人同志們相同了。”
“我已經和大家講過了,衡量一個人的價值,不是按照他的社會地位有多高,他的出身有多好進行的。衡量一個人的價值,要按照這個人創造的社會財富進行判斷。”
“我給大家進行一個簡單的比較。我們工廠裡的一個工人同志,一年要生產上萬個產品。這些產品投放到市場上交易,得到的利潤,大約是一個自耕農一年生產出來的糧食價值的一百倍。”
“為什麼說我們復興會制定的政策和制度,要偏向於工業勞動者呢。這不是搞歧視,而是貫徹我們復興會的原則實事求是。工人們創造的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