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態度作為你們工作的標準。【全文字閱讀】 章節更新最快你們大家在第一線工作,很多具體的問題,我沒有經過調查研究,根本就不瞭解實際情況。沒有調查研究,不瞭解實際情況,怎麼可能對你們的實際工作進行指導呢。所以說,我的態度不要緊,人民群眾的態度才重要。”
“不唯心,不唯上,只唯實。這就是我對你們的工作要求。幹具體工作,你們不要圍著我轉。要圍著工作的實際需要轉,要圍著人民群眾的需求轉,要圍著工作的實際效果轉。”
“不要總是詢問我的態度,詢問我的意見。我給大家提供一個簡單的標準,就是三個有利於。只要你們的工作,有利於發展社會生產力,有利於提高復興會的綜合實力、有利於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那麼,你們就可放心大膽的去實踐。”
“不要怕犯錯誤,失敗是成功之母。只有不斷的實踐,大家的實際工作經驗才能不斷的積累,大家的工作能力才能不斷的提高。是個人就會犯錯誤,我也會犯錯誤。犯錯誤不要害怕,只要及時有效的改正錯誤,我們大家才能不斷的進步嘛”
1624年。王書輝。不怕犯錯勇於實踐很重要。復興會第四次整風運動文集
你現在要是問過了幾年好日子的陳保生,是身體重要還是賺錢重要陳保生會告訴你,當然是賺錢重要。你要是再問陳保生,是糧食重要還是銀元重要陳保生會更加堅定的告訴你,銀元重要。
其實,同樣的問題,你要是三年以前問他。他肯定會做出相反的回答。因為,三年前的時候,他種的是別人的地,自己賺了錢也是別人的,身體卻是自己的。所以,他肯定要努力的保護自己的身體。
同樣是三年前,在大明朝的治下,糧食可比銀子金貴多了。因為糧食是他稀缺的東西,能保證他生命的東西。銀子在他這個佃農手裡,除了繳納國稅的作用以外,想要自己買糧食,那種高價糧,就是打死他他也買不起的。
然而,在三年後,陳保生成了復興會治下的一員之後,陳保生的觀念全面改變了。儒家的腐儒們,最喜歡用“君子應時而變”來給自己的投降、漢奸行為做藉口。他們不知道的是,所謂“春江水暖鴨先知”,作為社會最基本組成部分的老百姓們,對於社會環境的變化是最敏感的。
陳保生之所以“與時俱進”了,那是因為他敏銳地感覺到,社會大環境發生了變化。土地的所有權他雖然不能掌握,但是,對於自己土地上的收成,他卻能夠徹底的掌握。所以,身體在復興會的治下變得不重要了。因為自己種出糧食的多少,直接關係著自己收入的多少。搞清楚了這個變化,陳保生幹起活來,就有點“耗子給貓當三陪”賺錢不要命的勁頭了。
同樣的,連年獲得糧食增產增收,每年都可以獲得巨大豐收的陳保生髮現。在復興會的治下,糧食是供應是非常的充足的,糧食的售價是非常的恆定的。在這種情況下,陳保生就明確的認識到,復興會發行的銀幣、鋼鏰,都是非常值錢的。儲存這些鋼鏰,要比儲存糧食划算的多得多。
能在明朝末年這種王朝末世的環境下生存下來,佃農陳保生顯然不是單靠了一個活下去的信念和厚臉皮。能拉下臉皮來求生存,這樣的人肯定頭腦是非常清醒和靈敏的。
不過,一大早起來烤好了十個土豆,緊趕慢趕的跑了十里路,再次來到火車站的陳保生髮現了一個問題。三年來的好日子,居然讓一貫能夠為了生存捨去臉面的陳保生,有點抹不開面子了。
沒幹過小販的人是不知道的。當小販實際上和人倫大事是一樣的道理。在第一次的時候,大家都是非常的忐忑不安的。同樣的道理,小販只要搞好心理建設,喊出第一聲吆喝,那麼和人倫大事一樣,後面的事情,就都變得順理成章得心應手了。
可問題是,這個第一次的問題,不是非常的好解決。第一次做小販,把第一聲吆喝喊出來固然重要。可是,這聲吆喝要是沒有起到什麼作用,沒有把第一單買賣做成。這樣的事情,是非常的打擊人的積極性的。人倫大事不也是這樣的道理麼。據說成功的開始,就是幸福生活的序章。
說起來,陳保生並不是沒有任何經濟活動的經驗的。比如說,在他過去幾十年的生命中,繳納越來越多的皇糧國稅和地方攤派;向地主老財借高利貸忍受盤剝。這些事情,從本質上講,也是一種經濟活動的經驗。
可問題是,無論是在皇糧國稅的繳納中,還是在高利貸的借取中,陳保生都是作為別人主導的經濟活動的物件存在的。他在皇糧國稅的繳納和高利貸的盤剝中,是處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