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不了多久,就是抓的敵國俘虜了,這有何不可?”范文程繼續勸說著黃臺吉。
黃臺吉猶豫著,一直在猶豫和朝鮮的關係,聽到范文程最後這句話,心中不再猶豫了,明朝京師的內線訊息,明朝皇帝已經打算向朝鮮動手,所以,這朝鮮遲早也是保不住的,既然如此,那就別怪我抓朝鮮人去填坑了。
“好文程,就這樣定下了,就按照文程說的,組織朝鮮義軍。”黃臺吉咬咬牙,決定用朝鮮人填坑了。用別人的命填坑也好過自己人填坑。<;/p>;
第四百一十七章 脈絡,接招,發牌
第四百一十七章脈絡,接招,發牌
楊改革聽了孫承宗的爆料,整個人都暈乎乎的,原本看不清,鬧不明,看不懂,想不通的種種,如果和孫承宗的是說法互相印證,則整個明朝的歷史就活了,變得能看懂,能想通。
楊改革琢磨了許久,終於把孫承宗的話法消化下來一些。
“也就是說,朝臣們為了限制朕,不讓朕有太強、太大的權利,所以,故意拉朕的後tui,不讓朕收稅,不讓朕加鹽課等等,是嗎?”楊改革拋開其他的,專心問起這個問題來,這個問題是整個明朝的核心問題,如果這個問題解開了,那麼,明朝這個隱藏在黑暗i霧之中的種種,也都逐漸的解開了,一個脈絡清晰的明朝就會出現在自己的眼前,自己做事也好,佈局也好,都可以循著這個脈絡去做,按俗話說,就是按方抓y。
“是也不是,不是針對陛下,應該說是朝臣針對帝王的,從太祖、成祖之後自發形成的不成文的規矩……,不讓帝王有太多太強的權利,必要的時候甚至可以犧牲一些東西……,如果不能從正面壓制,也會從很多側面進行壓制,反正,出自這個目的,朝臣們會自發的給予一定的支援……”孫承宗把這些說出來之後,倒是一臉的輕鬆,不似剛才那般愁眉苦臉,那般的惆悵了。
“所以,從當年的燒鄭和的航海圖,阻止航海;到後來的紙鈔變銀子;到後來的文人領軍;再到鹽課越來越少,這些,總和這個有著有若有無的關係?”楊改革問道。
“……可以說是吧,……總之,只要是削弱皇權的,朝臣們總會自發的支援,只是多少的問題……”孫承宗說開了,也就無話不可說,這種絕對犯忌諱,絕對是不能說的事,也拿來說了。
楊改革算是搞明白了,為什麼明朝會有這樣多“自殘”“自我閹割”的舉動了,別的不說,光是燒鄭和的航海資料就無法讓人理解,如果是正常人的思維,就不會燒,即便是沒錢搞航海了,難道就一定要燒航海的資料嗎?儲存文字、文獻可是中國的一個優良傳統,楊改革以前一直搞不明白,現在對照孫承宗的話,算是明白了,明朝的文人士大夫們為了不讓皇帝的權利太強、太大,於是,連資料也給燒了,永絕了皇帝的念頭,一切都是為了壓制皇權,理解了這個,其他的也就好理解了。
還有那啥把紙鈔改成銀子的事,原本的明朝已經走在了世界前頭,但是給文官們給拉了回來,重新和西方一起走硬通貨的道路,如果明朝在紙鈔的道路上一直走下去,歷史或許會不一樣的多。按照現在的說法,是當時的文明程度不夠,經濟不夠發達,管理不善,紙鈔無法在當時應用。其實,這個理解是錯誤的,明朝發行的紙鈔和二十一世紀美國發行美元都有一個共同點,那就是有絕對的武力背書,有這一點就夠了,什麼經濟不夠發達都是牽強附會的,有了絕對的武力背書,你敢說個不字麼?即便是紙鈔做得再爛,防偽再差,也跟二十一世界的美國一樣,即便是滿身是債,但是,只要有武力背書,你就得照樣去買。
楊改革一直相信,明朝的經濟玩不起紙鈔,也如教科書上說的,紙鈔忽悠了老百姓,老百姓不願意使用紙鈔,其實,如果把這件事和孫承宗說的話結合起來,這件事也就好理解了。
紙鈔質量不高,難道不能用好一點的紙麼?明朝沒好紙?字跡模糊難道明朝印不出清晰的字麼?是故意的還是沒有條件和能力做好紙鈔,管理好紙鈔?明朝和美國不同的地方就是美國有一個相對較好的鈔票管理系統,而明朝,除了皇帝,沒人想把這個搞好,特別是實際執行的官僚們,因為搞得越好,自己受到的傷害可能越大,按俗話說,挖坑埋自己,所以,紙鈔必須爛,銀子雖然支付不方便,但是,皇帝想調集更多的資源就沒那樣容易。
紙鈔是以一個國家的信譽背書的,歸根結底,還是以國家的武力做依靠的,國家的武力在明朝那就是皇帝的禁臠,就是說,有多強的武力,紙鈔就可以有多堅t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