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斤鹽,要幾文錢嗎?”楊改革繼續細心的問道。
“回陛下,這個臣就不清楚了,不過,估摸,少則六七文,多則***文,如果是十來文,臣以為,或許也有可能。”劉周宗搖頭晃腦的說道,皇帝如此和顏悅sè的和他“聊”事情,他覺得這很有明君問策臣子的古意。
“好,不錯,就算八文吧,加上稅一文六,頂多不過十文,鹽商賣出來的,就算三十文一斤吧,二位,這鹽商從裡面賺了多少?”楊改革繼續笑著說道。
啊!兩個飽讀詩書的讀書人猶如被雷劈的一般,特別是劉周宗,更是驚訝得合不攏嘴,他也知道鹽這個東西賺錢,鹽商更是富有的象徵,可他從來沒仔細算過,鹽商為什麼這般有錢,這樣算下來,才真真實實的感覺到鹽商的可怕和離譜,怪不得皇帝要拿鹽商開刀呢,換了我,我也要下狠手啊!實在太離譜了。
劉周宗已經開始冒汗了,惶恐的問道:“陛下,這……”劉周宗不敢相信這個是真的。
“林卿家覺得呢?”楊改革沒回答,轉而問林釺。
“回陛下,這絕對沒算錯,不過,鹽商販鹽,卻還得長途運輸,還需要有店鋪經銷,還得上下打點,實際,則可能沒有二十文之高,但是,十幾文是少不了的了。”林釺很誠實的回答道。
第四百七十四章 票鹽法
第四百七十四章票鹽法
楊改革開解了半天,將兩個人震得不輕,特別是那劉周宗,看著劉周宗眼睛裡充滿了不可思議的眼神,楊改革就笑了。
“林卿家說得沒錯,即便是除去各種開銷,鹽商每斤鹽所能獲得的利潤,也不會少於二十文,實際則更高,哼哼,每斤鹽獲利不低於二十文,給朕繳納一文錢的稅,旱澇保收,卻還說沒銀子,老是拖欠著,二位說說,朕不辦鹽商辦誰?有些人是不是太無恥了些?”楊改革笑道。
“確實,確實……”兩個人聽了皇帝的問話,連忙回答道,鹽商這種離譜的利潤給皇帝層層剝開之後,確實很嚇人。
“所以,這鹽課必須改。”楊改革道。
“那是,必須改,必須改。”兩個人都附和道,特別是劉周宗,更是來勁,用鹽課來支撐辦學,可真的沒有比這個更好的事了,而且鹽課還那麼有錢。
楊改革看著這兩個人,笑了,特別是劉周宗那如同打了jī血一般的狂熱,楊改革知道,自己的計劃成功了,這個辦學黨大戰東林黨的事,成了。踹翻了鹽商,改鹽課的事,就不用自己去和東林黨唱對臺戲了,有這個東林黨出身的儒學大師劉周宗領銜辦學黨去跟東林黨大戰……,想必,會是一件很有意思的事,楊改革想到這裡,笑得更加燦爛了……
“那朕再給二位算算改鹽課之後能收到多少銀子……”楊改革笑得“天真爛漫”,天下可沒有比坐看東林黨大戰“東林黨”更有意思的事了。
“請陛下示下。”兩個人立刻道。
“首先,這鹽從鹽戶裡收上來,不應該算八文……”楊改革開始斤斤計較的為兩位算賬了。
“那敢問陛下,該當如何算?”劉周宗立刻追問,鹽的利潤超乎想象,也就是說,這鹽課還有很大的提升的空間,也就是說,可以有更多的銀子來支撐辦學,他的事業,他的名聲,可都指望著鹽課了。
“我朝收鹽戶的鹽,每引不過是支米一石,南方如今的米價,不過一兩多銀子一石,北方稍貴,也不過二兩銀子一石,而一引鹽有四百斤,實際收鹽戶的鹽,不過三五文一斤,還得是好鹽……”楊改革笑著說道。
劉周宗看了看皇帝,有點自愧不如了,皇帝連這個都知道的如此清楚,二位帝師教導有功……,三五文收上來的更好,這就是說,鹽課有更大的空間,鹽課越多,這辦學也就越有保障……
“暫且就算五文吧,我大明朝有多少人口?”楊改革又笑著再次問人口的事。
“回陛下,六千萬。”劉周宗連忙回答道,這個問題,皇帝已經問過一次了。
“不,不,不,不該這樣算,至少得有萬萬,一億都還是少的……呵呵,二位可別告訴朕,天下就沒有隱瞞田口這事。”楊改革笑著說道。明朝隱瞞田地,隱瞞人口,這事絕對不是什麼新鮮事,作為後來者的楊改革,自然不會相信明朝才官方統計的六千萬人,隱瞞田地和人口的好處,自然就不用多說。
兩個人對望了一眼,劉周宗更是對皇帝生出了些懼意,面對這種事處之泰然的皇帝,絕不是一個好唬nòng的皇帝啊!也不知道是誰給皇帝教的這些,簡直就是壞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