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瀕臨崩潰,英國人打得精疲力竭,義大利事實上已經停止了作戰。同盟國集團在各條戰線上都取得了勝利,除了土耳其沒有能夠守住耶路撒冷這個,“勝利篇章上的小小汙點”
但在耀眼的勝利光芒之下,失敗的陰影也在迅速地生長。
由於無限制潛艇戰作戰範圍的進一步擴大,加上德國情報人員和外交大臣齊默爾曼的集體性愚蠢,德國又增加了一個新的敵人美國,而舊的敵人英國卻沒有能夠被摧毀。由於英國海軍發展出了各種反潛裝置和武器,美國的海軍又補充了協約國的海上護航力量,被德國蔣艇擊沉的協約國船隻的數量終於開始出現下降的趨勢。儘管英國人還在飽受物資匿乏之苦,也和德國一樣的不得不實施嚴格的糧食配給制,但英國的配給實施得非常合理和高效。英國人的生活雖然困苦,但並沒有發生饑荒,物資供應的形勢正在一點一點的好轉,德國試圖用潛艇戰摧垮英國的希望也在一點一點的破滅,消失。
美國參戰後,開始向歐州輸送人力,補充協約**隊的巨大傷亡。在美國參戰後不久,美軍就以每躬萬人的速度開往法國。現在,這個速度還在不斷地加快,協約國擁有的軍事物資也增長。
而德國的力量現在已經有被使用到盡頭的跡象。
俄國和羅馬尼亞的崩潰使德國不用再面臨兩線作戰的窘境,來自中國的大量勞工使德國有餘力恢復已經殘破不堪的農業生產。從俄國和羅馬尼亞運來的糧食也大大緩解了德國國內的飢餓情況,使德國仍然能夠保持戰爭機器的順利運轉。但德國的軍事力量在接連不斷的戰爭中遭受到了空前的消耗,這些導致了“興登堡計劃小”的出籠,而“興登堡計哉”要求大幅度增加軍火生產,並對德國的經濟和社會進行更為嚴密的控制,以滿足“總體戰”的需要。這樣的一個計發小對德國來說無異於飲鴆止渴。
此時的德國,的確站在數峰之上,但威廉二世和他的大臣將軍們,已經能夠清晰地看見腳下的懸崖。
“我們現在其實應該考慮設法實現和平,而不是一味的繼續發動進攻”巴登親王面色陰鬱的說道,“德國的鮮血一旦流盡,不是任何外來的力量可以補充得了的,我…川一據再這樣的冒險下去了。”威廉二世聽出來了宰相言辭當中對總參謀部表達的強烈不滿,但此時的他,卻沒有多少辦法可想。
由於同德**方的領導人意見不合,在德國總參謀長興登堡和軍需總監魯登道夫的威逼下,德國宰相貝特曼被迫辭職。這位勞苦功高的宰相的離去使威廉二世失去了有力的臂膀。
如今在興登堡和魯登道夫的軍事專政之下,帝國宰相一職已經變得無足輕重,連威廉二世這個皇帝也變得徒有虛名了。現在的德國,人們都知道,最強有力的已經不是他們高高在上的皇帝,而是帝國總參謀部。總參謀部才是德意志帝國目前最起作用的機構,它填補了德國宰相被架空後留下的權力真空。也左右著德國今後的走向。
“英國人可能覺察出來了中國在暗中幫助我們,他們又加大了海上封鎖的力度,聽說英**艦和中國護航艦發生了多次摩擦”宰相憂心仲仲地說道,“我擔心過不了多久,我們同中國的聯絡就會被強行切
“英國人明自己國在向我們輸送勞工,在美國沒有加入到他們的行列以前,他們還不敢向中國人公開表現他們的不滿,現在有了美國的加入,情況就變得不一樣了”威廉二世說道,“中國現在正在同布林什維克打仗,如果中國人不想象我們網開始一樣的在兩條戰線上作戰,他們很可能會選擇讓步。”
“那樣的話,就只剩下“潛艇交易。了。”巴登親王嘆息了一聲,“這等掐斷我們的喉嚨。”
“要是早些開始這樣的合作就好了”威廉二世的目光落在牆上的“黃禍圖”上,“如果有更多的勞工,我們就能解放出更多的人力,贏得這場戰爭。”
為了能夠贏得這場戰爭,德國高層想盡了一切辦法,其中“興登堡計劃;”即是極為重要的一項,但即使是作為一項經濟措施。興登堡計劃本身也存在著不少的問題,諸如“使炸藥的產量增加一倍,使機槍的產量增斑倍”等不切實際的目標的宣佈使德國工業在掙扎著去滿足這些要求時遇到了各種各樣的困難,因為要滿足這些要求不僅要拿出大量的投資去擴充工廠等基本設施,還需要增加大量的工人。為了把熟練工人從軍隊裡抽出來。德國在舊舊年口月即復員了;力萬人,而多虧了從中國輸入的大量勞工,使德**隊的復員人數在舊舊年即下降到了力萬人。
中國勞工的輸入對德國農業所起的作用尤為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