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717部分

為野蠻和卑鄙的行動,是對人類文明的粗暴踐踏,我們現在已經清楚的看到,德國的領導人希特勒先生是一個不折不扣的瘋子,他欺騙了歐洲所有愛好和平的人們,用無恥的謊言矇蔽了全世界,我們現在應該採取強有力的措施阻止德國對波蘭的入侵,我們必須要改正以前所犯的錯誤,我們要讓第三帝國的那些偏執狂們明白,我們有能力而且一定能夠阻止他們!協約國萬歲!刪”

《巴黎日報》的這篇報導可以說義正詞嚴,英國和法國的其它具有影響力的報紙也是同樣的論調,人們似乎忘記了,正是在不久前,這些報紙還在刊登著“歐洲和平時代的到爪江樣的瀰漫著妥協和綏靖與氛的文章,而且當中不乏井妹洲刊的溢美之詞。

對公眾的一片“採取強有力措施”的呼聲中,法**隊率先開始了行動,但法**隊的表現實在是不敢讓人恭維。

後人對於法軍在波蘭遭到入侵後的行動常常感到難以理解,很多聲認為,法國人過於滿足固若金湯的馬其諾防線,只想著依託馬其諾防線防禦德軍的進攻,但有學者經過研究後認為,這種說法是不負責任的,是把法國人的戰略思想簡單化,並不符合事實。

早在喲年,法國的貝當元帥在《德國可能入侵法國嗎?的序言中雖然肯定了法軍“戰略防禦”的作用,但並未由此否認進攻的作用。他所反對的是“冒然的,不成熟的進攻”他認為“象擲散子一樣的發動進攻,將危及整個法國的安全”在這個觀點的基礎上,他主張“反進攻”即先以防禦或者利用盟友的力量削弱德軍,然後逐漸轉入反攻。對於法國這樣一個國力遠遠遜於德國的國家來說,這絕非是一個餿主意,而是一個明智穩妥的選擇。這是法**方高層在第一次世界大戰所帶來的巨大創痛後所進行的認真反省,也是對以前“進攻至上論”和後來的“防禦至上論”的批判。法**方在馬其諾防線建成後,也從來沒有認為馬其諾防線會堅不可摧,他們實際上是把馬其諾防線當成了遲滯德軍進攻並掩護法國完成動員的屏障。

但問題是,由於法**隊還沒有擺脫第一次世界大戰的陰影,冗長的指揮管制程式把整個法國陸軍的速度都拖成了龜速,讓組織任何象樣的會戰和反攻都成了件極其困難的工作。特別是當法軍依照與波蘭方面的“安全保證”協議要發起對德國的攻勢時更為明顯。

按照法軍在舊糾年7月擬定的作戰計劃,侵入德國的躍出點在薩爾河河谷一正好位集團軍手下的3個軍團、刃多個步兵師將由此處出發,朝向他們偉大的終極目標漢堡“系統化”地推進。

法軍“薩爾攻勢”的第一個階段就是要佔領齊格菲防線與馬其諾防線間的無人地帶;以保護整個攻勢的右翼,有利於後續兩階段作戰的遂行。在這三個階段之後,法軍將獲取足夠的作戰基地,以便利用炮兵在齊格菲防線上轟出一箇舊公里大小的缺口,讓法軍能夠穿過其格菲防線攻佔防線後方力公里處的德軍戰略要點。

從防禦的一方看來,耍守住法軍的大陣勢幾乎是不可能的。少數幾個營的德國守備隊只有老舊的歹毫米反坦克炮,根本傷不了法國的新型坦克;而後方的預備隊不過是幾個由年邁後備人員組成的步兵師。連要他們行軍都很困難更不用說執行機動防禦作戰。

法軍在口月3日宣戰同時安起的攻勢起初非常順利,從口月4日到口日,法國第2集團軍都能夠按照原訂計利一步一步向齊格菲防線前進。每個步兵師都在左右兩翼部隊的掩護下逐次跟著彈幕躍出雖然某些法軍步兵師每日可前進8公里,但法軍陣線平均是以每天到2公里的速度

進。

德國方面幾乎沒有什麼抵抗,而法軍的傷芒也非常輕微,大部分傷亡都是由地雷造成的。讓法軍前進速度如此緩慢的原因是他們的準則。在法軍不斷強調“系統性攻擊”的情況下,他們只能慢慢地跟在彈幕後面散步前進。

到了口月舊”日。各個法軍單位“終於”走進了德軍齊格菲防線圓毫米榴彈炮的射程內德軍只是“意思意思”地發**比發炮彈,也沒打中任何東西但是波蘭軍隊有組織的抵抗已經瓦解的訊息傳來。讓法軍高層立刻陷入進退維谷的境地。

法軍“薩爾攻勢”是基於兩個假設:德軍需要漫長的時間才能擊敗波蘭軍隊,而法軍可以透過齊格菲防線,但這樣的假設條件現在已經不存在了。於是法軍最高指揮部在月口日下令停止進攻,而到了舊月4日,有鑑於德軍可能會攻擊馬其諾防線,法軍全數從佔領的德國領土中退兵。

法國第2集團軍決定怎麼來就怎麼回去,所以還是用了。天才完全自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