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深以為然,因為此前在中國和蘇維埃俄國發生的戰爭也已經證明了這個觀點的正確。
為了“恢復俄國的和平和秩序”和趁機奪取西伯利亞,中國出動了龐大的兵力同蘇維埃俄國展開激戰,戰鬥的結果是,中國雖然奪取了中西伯利亞,但卻被牽制了大量的兵力,物資耗費極大,結果使得海軍主力艦的建設被迫放緩。可以設想。如果中國沒有出兵攻擊蘇維埃俄國。也許現在,中國海軍就已經擁有至少兩艘田功噸級擁有馮0毫米主炮的“龍罡”級超無畏戰列艦了。那樣的話,此時的華盛頓會議,美國所面臨的處境將更加不利。
把中國擴張的矛頭引舟蘇維埃俄國和迫使中國放棄建造“龍罡。級戰列艦,是這一次華盛頓會議美國想要達到的主要目標,太平洋上的德國島嶼什麼的還在其次。
而如果想要實現這些目標,則必須要有另外一個在亞洲和太平洋地區有重大利益的大國英國的支援。
但對於一向老謀深算的英國和那些各懷鬼胎的盟國,美國輕易是不敢提出這個聯合抑制中國向太平洋的區擴張的設想的。
事實上,讓休斯想不到的是,早在華盛頓會議召開以前,英國高層就已經就“中國問題”定下了和美國人差不多一樣設想的基調。
在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之後,大英帝國政府的“鷹派”也曾經想要挾第一次世界大戰全勝之威,集中所有盟國的力量席捲東來,報“太平洋危機。中國虎口奪食的一箭之仇邱吉爾是這種論調最積極的倡導者,逼迫豐國政府割地賠款。但英國政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