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的戰鬥上來。
作為一個先入北洋特攻隊,後來又進入了軍情處的資深特工和戰士,這些小兒女情態對他來說是很不適宜的。
“來了。”一位負責望的軍官舉著望遠鏡,指著前方說道。
“TD,還有一塊兒沒弄好呢!”上尉惡狠狠的罵了一聲。
在鐵路上忙碌的戰士們快速的撤入了鐵路兩旁的樹
躲藏了起來。
很快,隨著蒸汽機的喘息轟鳴,龐大甚至顯得有些臃腫的俄國裝甲列車的身影一點一點的出現在了中人的視野當中。
“好大的炮,呆會兒要是打起來可夠咱們瞧的。”上尉有些擔心的對易隨風說道。
本來他們其實在得到了訊息之後,從容撤離就是了,反正鐵路橋已經被炸燬,俄國人的裝甲列車已經根本無法到達目的地,他們大可以完全不理會這些乘著裝甲列車來的俄國援軍。但是出於對減輕友軍負擔的考慮和對國家民族的高度責任感,這些華夏共和國第一代真正意義上的軍人還是選擇留下來對俄軍進行阻擊,近距離挑戰一下俄國人的這個鋼鐵製成的龐然大物。
自願留下來阻擊俄軍的這百來號人都是騎兵部隊的精銳,一些人還是參加過己亥抗俄戰爭的老兵,作戰經驗十分豐富,他們制定的戰法很簡單,那就是將埋在俄國裝甲列車的必經之路上,讓過清障車和裝甲車廂後,炸燬俄國人的動力車頭。
只要能讓這個鐵巨怪沒法行動,他們的目的也就達到了。
這裡前不著村後不著店,國人沒有了交通工具,進退無路,就只能在這裡挨凍了。
“這是一輛運列車。”易隨風緊緊盯著望遠鏡,輕聲說道。
俄國裝甲列車的身影:在已經完全顯露了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