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433部分

力艦隊已經不復存在,但為什麼沙皇居然不感到吃驚和慌張呢?

當年的宮廷記錄完整的記載下了這個發生在沙皇一家和他的將軍之間的奇怪場面,後人在讀到這段歷史的時候,常常對沙皇尼古拉二世面對第二太平洋艦隊全軍覆沒的訊息所表現出來的少有的平和態度而感到迷惑不解,很多人認為,也許沙皇的無動於衷只是為了在危急時玄表現出作為一斤小帝王所應有的那種臨危不亂的氣度,但是直到後來羅曼諾夫王朝覆滅,沙皇尼古拉二世本人死於布林什維克之手,歷史終究還是沒有能給後人以瞭解這一情景背後的事實真相的機會。

但後人經過研究後認為,沙皇之所以表現得如此平淡甚至可以說有些漫不經心,是因為儘管俄國在東方遭受了前所未有的巨大失敗,但實際的情形並不象人們想象的那麼糟糕和絕望。

首先是英國對俄政策的轉變。給了俄國以化解國內外危機的機會。

由於俄國在歐州和亞州的擴張都被有效的撫制(十九世紀中期英國和法國曾經聯手擊潰了俄國黑海艦隊和俄國南部的軍事力量,遏制了俄國對奧斯曼帝國的擴張以及將“熊掌”伸入地中海的勢頭,而英國一直是“國際馬基雅維利主義”的領頭羊),俄國在“華俄戰爭”當中的全面失敗使得俄國的軍事力量特別是海上力量受到了嚴重的削弱,而英國出於對“大陸平衡”政策的考慮,同時又為了徹底瓦解俄國和德國之間的“傳統情誼”僅僅一年前還在極力謀求削弱俄國的英國開始一反常態的向俄國靠攏,就在巴士海戰開始前的幾個月,英國和俄國之間已經簽訂了一個秘密的“友好協約”而英國和俄國之間的這種“和睦”關係將會隨著德國武裝力量的繼續增長而加強。而正是這個“英俄友好協約”最後發展成了“協約國”的基礎!

其次是由於俄國在東方的擴張遭到了全面失敗,引發了國內的諸多危機,威脅到了羅曼諾夫王朝存在的根基,也使沙皇意識到了問題的嚴重性,迫使沙皇考慮對國內的立憲勢力做出較大的妥協,早咕年舊月8日,財政大臣同時又是大臣會議主席的維特伯爵就上書沙皇,勸說沙皇同意設立立法杜馬和實行憲政。沙皇表示了同意,並且責成維特制定一份詳細的“政體改革方案。供他參考,維特和他的助手奧德連斯基花了十天的時間草擬出了一份《整頓國家秩序宣言》,在舊月舊目面呈沙皇,並再次進言:“在當前的形勢下。只有兩條道路,要麼宣佈軍事獨裁,鎮壓一切;要麼讓步,實行立憲改革舊月打手日,沙皇終於在這個《整頓國家秩序宣言》上簽字。同時該宣言立即以詔書的形式國,後來被稱為《十月十七日宣言》。

繼續求收藏推薦訂閱點選月票!)

站在讀者立場上採納眾多網民意見,滿足您不同的閱讀需求!

(八百零七)四國聯合“調停”

這個《十月十七日宣言》促使沙皇尼古拉二世召開了國。並答應在國內施行憲政,這在很大程度緩和了俄國國內尖銳的矛盾,從這一點來說,沙皇尼古拉二世也不完個笨蛋,至少他知道什麼時候該說什麼樣的話。

雖然在東方的擴張遭到了慘敗,加上沙皇尼古拉二世一系列的施政失敗,使俄縣國內埋下了革命和暴亂的種子,但就當時俄國的現狀而言。國內革命的威脅算不上迫在眉捷。由於沙皇對國內的新興的工商資產階級做出了很大妥協,並召開了國家杜馬,準備實施立憲政治,因此俄國國內的資產階級和中產階級又重新“團結”在了沙皇尼古拉二世的周圍,而歷來以保守著稱的俄國農民和土地所有者依然習慣性的“擁護”沙皇,表示要共同應對“黃禍”的威脅。因此沙皇的這又一次軍事大冒險雖然遭到了失敗,但所謂“失之麋鹿,收之桑榆”俄國國內的革命形勢很快陷入了低潮,羅曼諾夫王朝的統治反而穩固了許多,對沙皇來說,沒有什麼比自己手中的權力得到“鞏固”更值得高興的事了。

有的學者還特別提到一個例子說。勸多年前;同樣在歐州歷史上留下深刻烙印的一代雄主西班牙國王菲利普二世在得知他遠征英倫的無敵艦隊覆滅之後,也曾象沙皇尼古拉二世一樣“豪邁”的感慨說:感謝上帝,使我擁有這樣大的權力。只要願意的話,我可以輕而易舉的再建立一支艦隊只要源泉不斷,一道流水固然有時被阻止,究竟無礙大局。”

對這些君主們來說。最重要的,就是手中的權力,只要有了權力。重建一支艦隊又有何妨?對於某種程度上特別擅長“斷章取義”的解讀歷史的後人而言,“無敵艦隊”的故事往往就是伴隨著覆滅而告終的,史學家們和教科書在敘述覆滅的時候加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