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51部分

置了6座耳臺,配備6門152毫米26倍口徑阿姆斯特朗速射炮,另配備有2門57毫米哈乞開斯速射炮與3具356毫米魚雷發射管。各項效能在當時世界上非常突出。

李鴻章其實還不知道,他屁股底下的這艘穹甲巡洋艦和他本人還有著極深的淵源。

近代最初的巡洋艦,中國稱之為“巡海快船”,在當時仍留有很多風帆戰艦“賣布”時代的烙印,例如火炮大都採用的是船旁列炮佈置法,即將一門門火炮排列在軍艦的兩舷,透過炮門向外射擊,屬於探索階段的產物,中國福州船政局建造的“揚武”號二等巡洋艦(依據當時的軍艦分類標準,凡巡洋艦擁有兩層炮甲板的稱為頭等;只有主甲板一層列炮的稱二等)即是此類。後來隨著火炮,艦船技術的不斷發展,誕生了以“超勇”級為代表的新型巡洋艦,這類新型巡洋艦的重要特徵就是主炮分置在戰艦首尾,這一變革對後世的軍艦設計產生了深遠影響。然而該時期的巡洋艦,大都沒有裝甲防禦,基本都屬於無防護巡洋艦,戰場生存力不高。有鑑於此,英國於1876年建造了平甲巡洋艦(有別於後來的“穹甲巡洋艦”)“科莫斯”號,在儘量不增加軍艦重量,保證航速的前提下,巡洋艦要害部位的頂部覆蓋了一段裝甲的平甲板,用以防禦由上方射入的炮彈,而裝甲甲板下方的兩舷佈置煤艙,利用煤堆在側面提供一定防護。“超勇”級巡洋艦上即應時採用了類似的設計,但是這種防禦方法並不理想,一切還在探索中。這種缺乏有效防護的軍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