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給明治政府軍火,法國就供應德川幕府軍火,雙方明爭暗鬥一直不斷,德川慶喜如果重新上臺,法國人甚至有藉此奪回在日本問題的主導權的想法。
採集
(二百二十五)兩島換一島
同法國人不同,德國人一心想鞏固已經到手的地盤,孫綱利用德國人的這種心理,以暗示的方式向德國人表露了希望以對馬和隱岐兩島換回青島的意思,結果被德國人委婉地拒絕了。
迪特里希怕孫綱不高興,那天干脆和孫綱說了實話,“青島是東亞最優良的港口之一,軍事和商業方面的價值無法估量,德國政府是不可能輕易放棄的,同樣作為軍人,我以一個朋友的身份向孫將軍說了這些,希望您能夠理解。”
他這些話實際就表明了,德國打著“保護教民”的幌子搶佔中國的青島的真實目的到底是什麼。
“謝謝您的直言相告,我也不能再說什麼了,可要是這樣的話,恐怕會給我們兩國以後的友好合作埋下陰影。”孫綱當時笑呵呵地回了一句,沒有再說什麼,但精明的迪特里希已經聽出了他話中的警告意味。
孫綱的意思再明白不過了,中國肯定是不會就這麼放棄青島的。
為了解決這個“麻煩”,德國人很快就作出了回應,德國外交大臣德皮洛夫和迪特里希商量了一下後,向國內請示了一番,然後正式通知張蔭桓和孫綱等中國使團成員,“為了中德兩國的傳統友誼起見,德國政府同意將德**隊現在佔據的日本屋久島和種子島轉交給中國”,作為對德國因為青島問題給予中國的“補償”。
屋久島和種子島靠近九州島和琉球群島,德軍進攻日本本土時,先於俄軍一步佔據了這兩處島嶼,作為進攻四國島等地的跳板,現在德國人把這兩處島嶼讓給了中國,確實讓中國使團有些意想不到。
可孫綱卻知道德國人打的什麼算盤。
看看地圖就能想明白,這兩個島從地理位置上講應該算九州島的,德軍一開始佔領這裡的目的是作為德軍後來的軍事行動地後勤基地。但在德軍佔領了四國島後,屋久島和種子島就成了“食之無肉,棄之可惜”的“雞肋”。
因為,這兩個島距離俄佔區太近,距離德佔區較遠,搞不好哪一下不留神就讓俄國人弄去了,與其可能白白便宜了俄國人。倒不如順水推舟送個人情。把這個“燙手的熱山芋”扔給中國,做為德國佔領青島補償給中國的“心理安慰”。
反正也是“慷他人之慨”,不如大方一些。
來個“以二島換一島”,估計中國人也挑不出什麼來。
而且。這樣一來,由中國人來牽制俄佔區的側翼。也能給德佔區減少一些壓力。
弄明白了是怎麼回事。讓孫綱不得不暗暗佩服這些德國容克們的急智。
反正是德國人白給的,不佔白不佔,好歹也是塊地方,雖然沒能收回青島,可又白得了兩座面積較大地島嶼,也算是沒白來日本一趟,回去不客氣地說,這也算是中國這麼多年來外交方面的一大“勝利”了。
張蔭桓立刻給國內發了加急密電告知詳請。很快。朝廷命南洋水師提督林國祥率領南洋水師護送了陸軍800人前來,“同德軍辦理交地事宜”。當仁不讓毫不客氣的就把這兩個島給收下了。
北洋艦隊在海上給孫綱他們“壯膽撐腰”已經好多天了,行動完畢後就都返回了威海駐紮,朝廷這回沒讓北洋方面出兵,而是調南洋方面前來佔島,這裡頭是什麼意思,還真值得好好琢磨一番。
沒準是國內又發生什麼變故了,不是那個什麼“維新變法”又整出什麼事來了吧?
他現在離得這麼遠,訊息不暢,無法及時遙控,確實是個麻煩。
得想辦法儘管把這邊的事情處理完,趕緊回去。
林國祥在完成護送任務後就直駛東京灣,來“探望”孫綱他們了,很常時間沒有見面,他也很想念北洋地老戰友們。
林國祥這回也把南洋艦隊的主力都帶來了,包括“海陵”號裝甲巡洋艦地同級艦“南平”和“南凱”,加上經過改裝地“靖遠”艦,也是精銳盡出。
改裝後的“靖遠”艦更換了新式輪機,加厚了裝甲,主炮也換成了雙聯裝203毫米的大口徑速射炮,替下了原先的雙聯裝210毫米舊式克虜伯重炮,兩舷耳臺的副炮也換成了120毫米的大口徑速射炮,尾炮也換上了一門152毫米的大口徑速射炮,這艘甲午年的功勳艦無論從火力,防護效能還是速度,現在都有了較大地提高。
“老弟什麼時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