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74部分

米克虜伯行營炮和120門迫擊炮組成的隱蔽炮群開始出驚天動地的怒吼,將整個海參崴的俄軍防線淹沒在了彈雨和火海之中。

同時,在海上地北洋艦隊各艦也開始向海參崴動艦炮轟擊。

中國人民在這一天,用隆隆的炮聲,向全世界宣告,收復海參崴的行動開始了。

當聽到炮聲的第一刻,孫綱的第一個反應就是想衝出去看看,這無比壯觀的景象。

可惜,作為這場戰役的最高指揮官,他現在不能再去做親身犯險的事了,只能乖乖的呆在裝甲列車裡,透過軍用電話和無線電臺,以及電報,及時瞭解戰場各方面地情況。

“俄人之火車站已經被我炮所炸燬,機車廠房亦被毀,遙見有俄兵奔逃,約百人許,我之巨彈又中其煤場,火光四起,煙焰沖天。

“俄人左翼1號大炮堡被我12寸巨彈所中,所創似不甚巨,然頃一刻,該堡突然爆炸,勢若天崩地裂,聲震數里,大山為之崩裂塌陷。眾軍鹹謂其彈藥庫為我巨彈所中,引爆其彈藥,由是生爆炸之故。

“俄人城牆皆為我炮所毀,守兵多逃走,以千里鏡遙望之,有斷手殘肢倒地悲號之人掙扎於地,須臾乃絕,眾軍鹹拊手稱快我軍炮火誤中一天主教堂,火勢驟起,延及周圍民房,多為火焰噬沒,僅見有男婦數人逃出,餘應皆死於火矣。

“我炮轟逾一刻鐘,俄人乃炮還擊,彼所用之炮多為8寸炮,另有10寸炮數尊,其炮亦能及遠,然不辨我炮在何處,是以響寥寥,彼所一10寸巨彈擊中我馬步隊之觀測哨,炸死兵勇4人,馬二匹,然不見後續彈至,當為誤中之故。”

“敵明炮臺已全毀,然炮堡仍開炮不稍停,彼炮堡為稜角多面,上有10寸炮三尊,向我步隊陣地猛烈瞰射,我兵皆伏於壕中躲避,不能得出,多有被震暈。”

“我們已經摧毀了他們一處炮堡,本來可以利用這個缺口地,但俄國人的炮火併沒有減弱,硬攻怕傷亡太大,所以段大人讓馬步隊都撤了下來。”一位軍官向孫綱報告道,

“俄國人在海上向我水師炮還擊,我龍揚號鐵甲鉅艦為俄炮堡一6寸彈所中,幸賴船堅甲厚,受損不重,水手練勇僅四人受傷,”又一位軍官報告道,“葉軍門已經率艦退回海上。”和俄國人打了這麼多天,“龍揚”號終於讓俄國人打中了一炮,雖然說受損不重,但可能會對士氣有一定地影響,所以葉祖圭才下令退出戰鬥的。

從炮擊的效果來看,俄軍雖然受到了沉重打擊,但正象孫綱擔心的那樣,俄國人的堡壘防線並沒有被中**隊的猛烈炮擊所摧毀,仍然能夠堅持防禦,這對中**隊來說,可不是個好訊息。

這一次炮轟海參崴的行動,是中**隊繼海城之戰和平壤之戰後,準備最充分、計劃最周密、炮火最猛烈的一次,集中的火炮之多,可以說創了中國近代歷次對外反侵略戰爭的紀錄。

但即使是這樣,仍然無法轟開俄國人的堡壘防線,讓孫綱著實鬱悶不已。

因為,他從這裡,看到了中國和俄國以及其它西方列強之間在科技方面的差距。

現在看起來,雖然經過好多仁人志士不懈的努力,中國的科技力量已經有了長足的進步,但相比起西方國家,還差得太遠。

說到底,由於中國長期處於封建社會,到了近代,尤其是在帶有濃厚殖民性質的清王朝統治時期,中國科技力量的展從來都是一小批人在按照他們自己的意志和方式在運作,中國從來就沒有以國家的力量對此來進行整體支援和展,到現在也是一樣!遠的不說,就拿北洋船政局來說,如果不是因為孫綱的關係,這座遠東第一大造船企業根本就不可能存在!

再往上推一下,如果沒有李鴻章和張之洞等一干洋務重臣和許多立志學習西方以自強的社會精英們的努力,中國根本就不會有持續三十多年的洋務運動,也就不會有中國的近代工業出現!

看小說請到

(三百四十五)統合陸軍不容易

由於中國始終不能夠以全國的力量集中發展科技力量,並轉化成生產力,所以到了近代,才會總處於被動挨打的境地。

象今天這場海參崴攻堅戰,如果科技力量足夠雄厚,能弄出更大口徑的“攻城炮”和“碎甲彈”的話,海參崴就可以順利迴歸了。

而現在,中國能製造的最大口徑的火炮,就是他們目前正在使用的這種仿製克虜伯的305毫米25倍口徑的榴彈炮了。

這種火炮的爆炸力極大,但穿透力卻較小,即使使用海軍用的TNT裝藥的穿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