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子的面都沒見上一眼。
她突然間意識到,如果四皇子從此不再見自己,被這樣一直忽視,那麼在這皇子府裡自己就沒有了一席之地。
孫芸努力回想著前世發生的一切,希望可以找到讓自己在四皇子面前立功的機會。可是思來想去也沒有什麼主意,畢竟她的身份太低很多事情無法實現,而且現在自己被禁足府中,沒法出門。
四皇子養傷,朝堂上就沒了和太子叫板的皇子了,太子自然是春風滿面的。
只不過朝政不會因為一個人的心情不錯就能解決,這不難題就來了。
早朝上魏正生上奏,國庫空虛,已經無力支撐和吳**隊的戰爭。軍隊的下一批糧草還沒有湊齊,實在是無能為力,請皇帝來拿主意。
魏正生是個狡猾的,陳述完了事實就一言不發了。倒是大殿上的其他大臣議論紛紛,各抒己見。
“列為大臣可有好的主意能讓國庫儘快充盈起來,大家有想法隨便說。”皇帝發話了,自然就有大臣想要表現一下。
可惜,反覆的思考,大家想到的無非兩個字,加稅。如此一來百姓的負擔增加,生活更加的艱辛。
皇帝趙青霖並不想加重稅收,百姓的生活不穩定,就會引發很多不利的連鎖反應。江山社稷的根基是百姓,根基不穩大業就無從談起了。
這時候左相劉易陽站出來了,“陛下仁慈,不忍百姓受苦。國庫空虛只是暫時,等今年糧食豐收之後,各地賦稅上交也就得以緩解,只是眼下是個難關。不妨就對各地的商鋪徵收一次賦稅如何,商人逐利,原本就是最低等的人,卻享受著錦衣玉食。”
這番言論一出,大殿上的大臣們有皺眉的,有深思的,也有驚訝的。
雖說士農工商,在場的都是第一類人:士,也有不少人打心裡瞧不上商人。可是還沒有人像劉易陽這樣針對商人,話說的如此刻薄,到好像是和商人有仇似的。
這大殿上的大臣,哪家沒有幾個鋪子,要是沒有額外的產業,光靠朝廷的俸祿連家都養不起的。若是皇帝開口了每個店鋪都交稅的話,那麼在場的眾人的利益都會受損。
皇帝也不是傻子,“雖說商人的地位很低,可是也是朕的子民。若是商鋪願意捐款支援朝廷自願的可以,強迫卻是不合適。”
“還是陛下考慮的周到,倒是臣冒失了。只是近日感觸太深。”劉易陽七老八十了還裝可憐,可皇帝就是吃這套。
這不皇帝心底的好奇被引出來了,“何事讓左相如此感慨。”
“是老臣的不是,說話太沒有分寸了。只是近日見到一個店鋪欺壓客人,一兩銀子都不值的東西竟然強迫客人十兩銀子買下,如此作為實在是讓老臣看不過去。是臣太情緒了,一個商人如此不能代表所有的商人。此刻朝廷有難,相信那些好的商人會願意捐出銀子以供應前線的糧草。”
劉易陽這個話看著是褒獎,可是卻是把商人都加起來了。捐了銀子就是好的,那不捐銀子就是那黑心的商家了,都已經如此了不就是逼著都捐銀子。
“李侍讀,你一向一心為社稷,這次想必不會捐的太少吧,你家裡那可是有錢的很。“
這個聲音不大,可是也足以讓大殿上的人聽到。李澤洋的心裡咯噔一下,這個人實在找自己茬的。看看那個說話的大臣,自己和他不熟,沒有什麼交集不知哪裡得罪他了。
李澤洋小小年紀做了正六品的內閣侍讀,一方面是有才華,另外一方面是機緣好,不知多少人羨慕,多少人嫉妒。
“陛下,朝廷有難處,臣自當盡力為之。對於商人,臣也有些淺薄的想法想說一下。”李澤洋可不是乖巧的小綿羊,只是承受不懂得反擊。
皇帝對李澤洋的一些新奇的看法總是很有興趣,”你說說看,朕聽著。”
“自古以來,士農工商,雖說商人排在最後,但是臣認為他們的作用也是舉足輕重的。他們把各種貨物送到各個需要的地方買賣,使得不同的貨物在市場流通。試想一下,如果沒有商人,我們的日子會陷入混亂。吃的、穿的、用的,我們該去哪裡買。商人逐利這一點我不反對,商人也是人,也需要銀子養活他們的家人。所以買賣就必須有所收益,這樣才合理。我個人認為,只要是遵紀守法,誠信買賣的商人就是好商人,他們為大楚的江山社稷也是出過力的。“
李澤洋的這番話實在是為商人打抱不平的,劉易陽貶低商人,李澤洋就說明商人同樣重要。李澤洋的看法確實是讓大家驚訝,因為以前沒有人如此說過,可是那些話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