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官府,地方官府進行修橋鋪路,同時供養巡捕廳,而如今地方官府的稅收轉移到了朝廷,修橋鋪路怎麼辦,巡捕廳誰來養活,還有各處學堂的補貼,又誰來支付。”
他一開始,說的語無倫次,畢竟是第一次上臺詢問,很是緊張,不過後來漸漸膽子大了起來,聲音也高昂了幾分,最後道:“就說河道的拓展事宜,現在直浙這邊,水網是大致有了,可是這兩年,地方官府打算繼續拓展支流,現如今地方官府已經沒了銀子,誰來付這筆銀子。小人做的乃是船行的買賣,河道越多,商貿的需求越多,小人的買賣就越好,假若朝廷不繼續拓展支流,修築道路,往後貨物的流動越大,現有的水路,如何承擔的起?”
王川說完,所有商賈都陷入了深思,王川的話很有道理,大家擔心的是,朝廷把這些銀子都拿了去,誰來付這個錢,莫非往後,又要咱們來承擔嗎?這不就等於,朝廷和官府又收了兩道稅。
這時候,徐謙率先鼓掌。
他一鼓掌,先是讓所有人愕然了一下,不過徐大人鼓勵的態度,倒是讓所有人反應過來,於是大家一起跟著鼓掌。
掌聲漸漸消停之後,徐謙起身道:“這件事,往後就是戶部的責任,戶部的錢糧會進行折算,比如巡捕廳,從此,就讓戶部來養,每年的用度多少,都由戶部如數撥付。”
徐謙說完,掌聲又起。
戶部既然肯承擔,那麼就好說話了,這是再好不過的事,其實就是等於,官府的稅轉移給了戶部,責任也全部轉移給了戶部,對直浙來說沒有任何關係,只是官府和衙門之間權利和責任的轉換而已。
王川很是激動,覺得自己長了臉,不過還是悻悻然的下臺。
第二個登臺的,卻是杭州學堂的教習吳用,吳用是學官們拍板請來的,他教授的主要是雜學,雖然不入流,巡撫衙門也給了三四個名額。
他登上臺,倒是不緊張,或許和他職業的關係,因此放開喉嚨,道:“大人方才說要招募稅丁,那麼敢問,要徵募多少稅丁?”
徐謙起身,道:“全天下這麼多府縣,此外還得有人常駐在雙嶼港,因此,本官在戶部曾大致估算了一下,人數怕要在兩萬人上下。”
吳用點點頭,道:“學生問完了,謝大人。”說罷便要下臺。
眾人一陣七嘴八舌,這會議進入**徐謙低調的態度,也讓不少人膽大起來,有人道:“這是什麼意思,怎麼問一問就下臺?”“問需要稅丁多少做什麼……”“浪費時間。”“咱們這麼多人搶著登臺,你到時好,搶上去了,卻問這無關痛癢的問題,這是故意拿徐大人開涮嗎?”
吳用這下子不敢下臺了,道:“諸位,諸位,聽我一言,學生之所以這樣問,是因為咱們杭州學堂早就開辦了算數科,若是戶部所需的稅丁多,這對學堂的算數科是好事,大家又多了一條出入,大人現在需要兩萬多人,再加上各個工坊。商鋪所需要的賬房數目,可以想見,用不了多久,學堂下的算數科肯定要緊俏,既然緊俏,自然此時要擴大規模,多招募一些教習,做好準備是不是?”
一句話,言論立即平息了,大家有跟著鼓掌,臥槽,這個教習哪裡像是老師,簡直他孃的也是買賣人啊,一葉知秋,只從徐大人的隻言片語裡就看出了商機。
在掌聲之中,吳用向大家一一點頭,這才下了臺。
緊接著,越來越多人上臺,很多問題已經完全脫離了商稅的問題,這個問:“徐大人,現在婚喪嫁娶越來越大,有人甚至直接擁堵了車道,城裡的道路本來就狹窄,被人一堵,許多上工的人怎麼辦?”那個道:“劉家坊那兒很是髒亂,散發著怪味,這事兒,不知官府管不管?”“大人什麼時候回京,回京的時候招呼一聲,小人們去送行……”
……………………………………………………………………………………………………………………………………
第二章送到。(未完待續。。)
第六百六十一章:最最關鍵的問題
眼看這會議要演變成訴苦大會的意思,徐謙看了趙明等官員一眼,趙明等人臉色俱都拉下來。
大家說的事,大多數都和直浙各個城市的一些政務息息相關,比如說髒亂的問題,比如說擁堵的問題,本來大家也不在意,官府呢,更是無人去理會,從古至今,這種事也不歸商賈管哪,關我屁事。
只是今天,大家暢所欲言,聊開來了,而隨著城市的人口增多,城市的市民在滿足了吃飽穿暖的問題之後,就開始追求更高一層次的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