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人之作,北人的文章,往往帶有豪氣,如春雷轟鳴,響聲不絕,而這文章,卻如蠶絲,細膩柔美,卻又綿裡藏針,作文章的人,定是出自蘇杭,唯有蘇杭的學風才是如此,細雨綿綿,疏而不斷,這個蘇杭學子,已得其真傳,此篇文章的韻味,老夫已是許久不曾見了,倒是前些時日,拜讀過謝太保的幾篇文章,這篇文章,似有謝太保的真傳,名作佳篇哪。”
他一口氣說了許多讚賞的話,隨即目光一沉,便將這文章擱在案上,也沒有下筆打圈,而是放置一邊,似乎還在猶豫。
書吏聽了他的一番話,頓時腦中浮想出一個人來——徐謙!他謹慎的看了楊廷和一眼,心思複雜,卻又猜不透這位楊大人的心思。(未完待續。。)
第二百七十章:終於放榜
但凡是考完了試,考生們紛紛回到客棧或是各地會所,便一個個議論起考試相關的內容來。
畢竟關乎一輩子的前程,若這次不中又要等待三年,人生苦短,三年又三年,誰又耐得住?此時所有人忐忑不安,自然要將自己默默記下自己所作的文章請人品評。
不只要品評,更要對比,拿出信服的文章出來比對優劣,又或者看看自己的不足到底在哪裡。
這些讀書人三兩成群湊在一起,每日如痴如醉,有時豪氣干雲,有時又懊惱不安,喜怒哀樂盡在這幾日的漫長等待之中。
而有心人發現,成化年的時候似乎也有一場考試,和今年的題目近似,待認真考據下來,終於有了確實訊息,等到訊息傳開,京師更加熱鬧了,據說當朝內閣學士蔣冕亦是那一年中的進士,他的文章立即在市面上被人百金求購。
內閣學士的文章,一方面大家確實想看看,看看自己的水平到底還差多少火候,更有人勾起好奇,想看看內閣學士的文章如何。
在這種心理之下,蔣冕一下子推到了風口浪尖上。
過不了多久,蔣冕的文章終於被人尋到,畢竟當年的時候,但凡是進士的文章都有人傳抄,雖然年代久遠,可終究還有人珍藏,只是一天功夫,這篇文章便已經傳遍京師。
“人心出自天子,聖王無父,其父亦道也,天子無親。親者為百姓蒼生矣……”
這雖是數十年的文章,可是既視感實在太強。若是幾十年前看到,時人只會覺得這只是空口白話。空泛之談,可是聯想到現今,卻頓時浮想聯翩。
“好文章哪!”有心人頓時鼓譟開來,對於皇帝要給生父立宗廟,其實士林是普遍反對的,現如今有內閣大學士的文章早在幾十年前便已出言反對,更加給予了這些人反對的理論基礎,你看,皇帝無父無親。天子之父乃是天道,即是如此,一個合格的天子,自然不該想著自己的生父如何如何,有這心思,為何不好好治理天下,愛民如子?
一時間,蔣冕一下子成了影響,成了豪傑。成了最出眾的人物,所有的輿論,都在盛讚蔣冕,甚至於他的風頭竟是蓋過了內閣首輔楊廷和。更是有心人不知編造了多少流言,說是這一次,陛下曾屢屢有立宗廟的傾向。結果都是蔣冕死諫,才罷了這個念頭。蔣學士不愧是國朝學士楷模,無愧於人人敬仰的物件。
這些流言傳得多了。漸漸有鼻子有眼起來,皇帝的試探,蔣冕如何怒髮衝冠,又如何大義凜然勸說,天子無父無親,天道既是天子之父,天下人即是天子之親,各種動人心魄的言論,出自這個身材並不高大,並不見狀,卻足夠偉岸的老人之口,天子如何羞愧,如何罷了這個私念,俱都詳詳盡盡,正如百姓需要英雄,而士林一直嘗試建立典範一樣,往遠了來說,要建立典範輕而易舉,畢竟年代久遠,無從考據,隨便胡扯幾句,便出了三皇五帝,出了聖人,可是時下卻不容易,所謂距離產生了美,近距便是醜惡,蔣冕在這風口浪尖,順應了時勢,迎合了心理,他的身份,又恰好對了所有人的胃口,一方面,他是內閣學士,滿足了士人們希望上層人物為其做主的心態,另一方面蔣冕的這篇文章又是極好,在學問上,亦是無從挑剔,再加上他的文章深意,更是說中了大家的心事,在這種種‘巧合’之下,典範自然應運而生。
可惜的是,造謠容易闢謠難,被架到了火上燒烤的蔣冕顯然只有啞巴吃黃連的份,他不能出來闢謠,又不能親口承認,最後他選擇了唯一的辦法——無動於衷。
想要無動於衷怎麼能這麼容易?一封封書信、一封封陳情如雪片一般飛入他的府裡,堆積如山,其中有仰慕者,有傾訴者,有支持者,只是這些書信,蔣冕一眼都不敢看。
如此一來,事情似乎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