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是這時候,楊廷和卻是憤怒了,他冷冷地看了蔣冕一眼,顯然對蔣冕的舉動很是不滿。
若是方才,大家一起裝聾作啞,只要保持默契,無論天子給出什麼暗示,大不了當做什麼都聽不到,什麼都沒看到而已,皇帝喜歡故弄玄虛,大家沒明白過來什麼意思,不知者不罪,就算皇帝拿這個來說事,那也該是法不責眾,楊廷和可以輕易地推諉責任。
可是蔣冕站了出來請罪,擺出一份虛心認錯的意思,表面上似乎和他楊廷和沒有任何瓜葛,其實暗裡卻是在打他楊廷和的臉,汪峰這件事,說要怪到吏部頭上卻也說的過去,而蔣冕有什麼錯,他雖然是閣臣,卻只是兼著戶部尚書,怎麼看,都應該和這件事沒有太大關係,可是偏偏,他卻出來認錯了。
蔣冕這種無關緊要的人都出來認錯,你楊廷和身為首輔還好意思傻站著?還好意思裝聾作啞?
短暫的憤怒之後,楊廷和不得不硬著頭皮站出來,鄭重其事的拜倒在地,朝嘉靖道:“微臣承蒙陛下不棄,委以首輔,又兼領吏部尚書,敦促百官,微臣深受陛下洪恩,卻一時不察,竟是被這汪峰矇騙,以至朝廷貽笑大方,吏治不寧,臣有莫大的干係,還請陛下責罰。”
楊廷和站了出來,滿朝的大臣才算找到了主心骨,接著是毛紀出來,也是道:“微臣萬死。”隨後又是各部尚書、侍郎,上官都虛心認錯,大家沒有無動於衷的道理,過不了多久,這黑壓壓的一大片人俱都跪倒,紛紛道:“請陛下責罰。”
這樣的聲勢,是在嘉靖登基到現在前所未見的,堂堂首輔居然當場認錯,而平時那些只有自己才是道德標杆,見誰都要罵上幾句的御使言官們,如今也一個個成了霜打的茄子,居然一個個認罪。
嘉靖的眼眸掠過了一絲光彩,不過他早有了主意,臉上卻是冷笑,將這御筆拋到了一邊,手撫安撫,慢悠悠地道:“諸卿怎麼會有錯?有錯,那也該是朕,現在朝廷鬧出這麼個笑話,好得很嘛,這豈不是又給朕加了一條罪狀?明日的時候,怕是全天下的人都要議論,說朕昏聵,有眼無珠。”
這番話看上去是在賭氣,稍一琢磨,卻分明是在誅心,無形中的一柄利劍狠狠地紮在諸公們的心頭上。
楊廷和沉痛地道:“千錯萬錯,皆錯在老臣一人,陛下聖明睿智……”
嘉靖的臉色大變,他的目光更加陰冷起來,楊廷和的話,看上去是誠心悔過的樣子,一副認罪的姿態,可是這句話卻是綿裡藏針,別人聽不出來,嘉靖卻是聽出來了,什麼叫做千錯萬錯都是你的錯,意思還不是朕做錯的事,你都攬在身上?說來說去,都是你沒有過錯,只不過你是在代朕受過而已。
表面上似乎是誠懇認錯,話裡話外卻還是將嘉靖當成了胡鬧的孩子。
嘉靖冷笑,他冷冷一笑後,留下了這麼一句話:“原來這就朕的臣子!”隨即拂袖而去!
大殿裡依然鴉雀無聲、落針可聞,許多人看到了表象,只看到嘉靖因為汪峰的事而龍顏大怒,可是誰能想到,真正的問題卻是出在楊廷和的身上。
大家依舊跪著,皇帝是走了,可是卻沒有叫他們平身,更沒有準許他們出宮,因此誰也不好站起來,只得一個個如喪考妣的跪地等候天子的訊息。
楊廷和的臉色依舊平靜,嘉靖走的時候,那眼眸裡的冷光,俱都清晰的被楊廷和看在眼裡,只是他並不以為意,他察覺出了,嘉靖這分明是故意的,小皇帝的一舉一動和憤怒無關,真正的目的卻是拿著這件事大做文章,打算藉機樹立威信。
…………………………………………………………
通宵碼字,明天會讓老婆起來的時候檢查上傳,痛苦啊,好吧,再求求月票。(未完待續。。)
第二百五十三章:拖下去餵狗
好端端的在這兒御審,現在滿朝文武拜倒在地乖乖請罪,結果皇帝跑了,跑了也就跑了吧,問題是程式還沒走完呢。皇帝既沒說平身,也沒有說退下,便拂袖而去。
於是大家只能跪在這兒,原本以為陛下過了片刻就會派宦官來宣旨,結果足足等了小半時辰,卻是一點音訊也沒有。
跪一下和跪很久是有區別的,在場的人多是老胳膊老腿,如今一個個雙膝痠麻,老眼昏花。
只是你要怪皇帝不體恤大臣,卻又說不過去,畢竟皇帝因為大臣犯法而動怒,一時在氣頭上,你能挑出什麼刺來?沒辦法,繼續跪著吧。
其實大家雖然跪著,可是腦子卻沒有閒著,大家都不是省油的燈,一開始沒有反應,後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