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的也有七八百人,再加上皇家校尉,想來卻是足夠了。
王直是個聰明人,徐謙倒是不急著解決他,對付這個人,單憑武力未必有用,唯有攻心,既然如此,那麼就先端了他的老巢再說。
再加上據說這雙嶼港乃是大洋的貿易中心之一,若是能奪取雙嶼港,絕對算是平倭以來一場最大的勝利,裡頭又有無數珍寶和贓物,許多倭寇都將那兒當作落腳點,財富想必也都聚集在那裡,這些倭寇世世代代從永樂年搶到現在積攢的財富,怕也十分可觀,這一票絕對是值得的。
徐謙微微一笑:“那就去準備吧,準備妥當了,你這海路安撫使大人,怕要實至名歸了。”
鄧健嘻嘻一笑,道:“哪裡,哪裡,徐大人不是也要發財了嗎?”
“這是哪裡話!”徐謙瞪眼道:“我等朝廷命官,豈可愛財,最重要的是剿滅倭寇,還百姓一個太平,豈有此理,你這是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
鄧健立即道:“不錯,不錯,文官不愛財,武官不怕死,你是文官,自然是不愛財的,我是武官,也不怕死,我們是官軍,可不是賊。”
二人商議定了,大致制定了方案,徐謙突然想起什麼,喚來周泰道:“周教習,立即上報捷的文書吧,現在朝廷,實在太需要一場捷報了,立即派七路快馬進京,所過州縣,都要大肆宣揚捷報,我軍奮力斬殺倭寇,七戰七捷,全殲倭寇一部,嗯,沒什麼害羞的,要震動朝野才好。”
周泰頜首點頭,道:“大人想借此安定人心?”
徐謙微微一笑:“不只是安定人心,還要安定官心,這些東西,多說也是無益,你只管去辦吧,是了,你至今沒有封爵是嗎?”
周泰苦笑道:“是,從前雖然曾在邊關,卻一直沒有機緣。”
徐謙篤定的道:“這一次,至少一個世襲的伯爵跑不掉了,倒是先要恭喜周教習。”
周泰一喜,忙道:“倒是多虧徐學士。”
…………………………………………………………………………………………………………………………………………
第一章送到,求月票。(未完待續。。)
第五百零二章:京師震動
無數快馬分頭並進,急報京師。
這沿途上,捷報的訊息已經傳達各州各縣。
江南這邊,本來對捷報早已免疫,畢竟從前的時候,官軍還不是隔三差五傳出捷報出來,大家早已習慣,只是這一次的捷報不一樣,尋常的時候都是殲敵幾十上百,不敢把數字往大里報,畢竟只是幾十上百人經得起考驗,隨便殺幾個良冒功也就是了,可是一次性上千,卻是前所未有。
當然,更重要的還是後頭俘敵三百這個數目讓人去了疑心,要知道一般報捷的,往往都只有斬殺多少,至於俘虜,卻是一個也無,因為俘虜到時候是要押解入京的,到時候查出不是倭寇,或者根本拿不出俘虜出來,這就等於是告訴朝廷,自己是冒功。
再加上是徐學士的奏書,皇家校尉一千三百人剿賊,幾乎在沒有損傷的情況之下,大獲全勝,一時間,各州府頓時沸騰起來,擔驚受怕了這麼久,所有人終於意識到,倭寇已經不再是凶神惡煞,徐學士到了江南,江南自此可以過上太平日子。
雖然杭州未被奪回,不過在這訊息的刺激之下,百業開始復甦起來,工坊也漸漸開始開工,工匠、學徒們又重新有了做工的機會,鄉紳地主們見太平無事,也都紛紛回鄉,畢竟老宅和田地都在鄉里,在南京待下去畢竟讓人放心不下,從前是害怕出事,現在既然沒了這個憂患,自然也不能久待。
江南漸漸承平。而在朝中,爭吵還在繼續。
平常大家能過一日且過一日。反正江南實在太遠,和自己沒什麼關係。可是鬧出這麼大的事來意義就不同了。這已經關係到了社稷的問題,社稷問題是天大的事,朝廷已經舉行了第七次廷議,只是這廷議有的只是爭吵,有的只是推卸責任和慷慨激昂的激烈之詞。
而廷議的成果……卻是一點都沒有。
這都是一群吃飽了沒事幹的人,讓他們親力親為不可能,只能靠著嘴皮子才能滿足自己治國平天下的幻想。
好在楊廷和倒也不敢採納這些意見,每日在內閣裡,和楊一清商討平倭的方略。只可惜畢竟那倭寇距離太遠,終究還是空談,說了再多,有再多的平倭方略,亦是施展不開。
內閣唯一能做的,就是盡力籌措糧草,調集兵馬,隨時準備南下,這樣做的目的。威懾意義更大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