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到時機一到定要奮發有為的話。
鄧健每日唉聲嘆息,見了徐謙就躲,王公公那回不去,關起門來,這徐謙又隔三差五來敲門,實在無處可逃,只恨不得給徐謙磕頭,叫一聲好漢饒命。
到了三天多的功夫,王艮倒是沒有失信,特地尋上徐謙,道:“有音訊了。”
這位心學的大儒笑吟吟地看著徐謙,隨即道:“出去邊走邊說?”
徐謙道:“隔牆都有耳,更何況是上街?還是請先生現在就賜告吧。”
王艮頜首點頭,朝徐謙道:“老夫有個門生在浙江漕府衙門裡做事,他聽說本地漕運都司周凱昨日收到了一筆來路不明的銀子。這些銀子怕是淳安送去的。”
徐謙表示不信,道:“查抄的事和漕運衙門有什麼相干。怎麼連這漕運都司也有一份?”
在京師、南京以及山東、浙江等地,朝廷專設了漕府衙門。由漕運總兵官統領,為了保證漕運的安全,下設漕軍、差役十數萬人,這些人不屬於地方官管轄,與地方的瓜葛並不深,按理說,這專管漕運的都司怎麼也不可能和查抄商家的事有關,都說見者有份,可這八竿子打不著的也有份?
王艮微微一笑。道:“漕運和查抄關係匪淺,你不知內情,自然不知,我只問你,上下其手的官員撈足了好處,這些銀子,難道他們搬到衙署裡去?”
徐謙搖頭道:“鐵打的衙門流水的官,有的人若是貪佔得多,只怕官衙後院也擺放不下。”
“是了。”王艮微微一笑道:“那就勢必要運回老家去。老夫再問你,要運回老家,這沿途這麼多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