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85部分

紙看上去不起眼,卻偏偏對了他們的胃口,其實不只是這些讀書人,便是新來的巡撫也不能免俗。

在京師的時候,他就久聞報紙的稀罕,現在到了這裡,自然不免叫人拿一份來看看,乍看之下,竟還真覺得有點意思,漸漸的也養成了習慣,每日讓人送一份到駐地來。

清早起來,他先是見過了前來拜謁的官員,隨即尋了個空暇,舒舒服服地坐在梨木椅上,端起茶盞喝了幾口,慢吞吞地攤開報紙,因為他的眼睛不大好使,又命人點了一盞油燈,一般人看報,往往是從開頭看起,可是這位欽差大人卻是從末尾看起,所謂先苦後甜,最好的自然要留到最後。

過了小半時辰,終於看到頭版,這頭版中的文章居然寫到了自己,欽差先是愕然,隨即露出喜色。

他早就聽說明報最擅寫人物誌,浙江的名人大多都曾記錄其中,這也算是明報的一個特色,想不到自己只是客居此地,明報居然也要拿出來撰寫一番。

他便打起了精神,好奇地看下去,果然和他所料相同,文章之中對於自己大是吹捧,先是從官聲說起,說他所過之處,百姓奔走相告,歷任翰林、科道御使、地方佈政再到禮部右侍郎俱都是徵集卓然。

看到這裡,這位欽差捋須微笑,興致更加盎然。

接著便是說欽差大人的德行,說他是官員榜樣,上孝父母,下督子弟,享譽族裡。

欽差眯著眼,微微頜首,心中大為認同。

再接下來,自然免不了要誇幾句欽差的學問了,他是進士及第出身,文章自然是極好的,這本來就是欽差一直引以為傲的地方,現在明報又拿起他在翰林院參與編撰的明實錄為例,說自有胡侍郎入翰林編撰,明實錄增色不少。

這是很普通的一句話,可是往細裡去琢磨,卻是非同凡響,因為明實錄是大量編撰參與的,幾乎每個庶吉士都曾參與過這本官方史書的編撰,而一句自從有了胡侍郎增色不少,這豈不是說他的地位比其他翰林更高?

若是以這樣的眼光去看,這絕對算是一件了不起的殊榮,你若只說他學問好,人家未必看得上,可是你要說人家技壓翰林,這美名若是透過報紙傳出去,他胡大人就真正要名留青史了。

其實看到這裡的時候,姓胡的欽差心裡忍不住有些疑惑,這報館不是徐謙開辦的嗎?怎的對自己這般極力吹捧?莫非他有什麼圖謀?

旋即一想,胡大人心裡又冷笑:“這姓徐的莫不是走投無路,見老夫主考鄉試,因此病急亂投醫,想和老夫套近乎了。哼,無恥。”

雖然明白了徐謙的心思,不過這畢竟是胡大人一件值得彈冠相慶的事,他繼續饒有興致地看下去,接下來的內容則是舉例說明了,你說人家學問好,總該有個理由才是,於是明報貼出了胡大人從前的一篇文章,這篇文章,胡大人有些印象,是他在翰林時閒暇所作,不知怎的流傳了出去,倒也頗為有名,這是胡大人的得意之作,明報將其張貼出來一句句的品鑑,可見人家的誠意。

只不過……

胡大人先是滿面笑容,可是慢慢的,臉色卻露出了幾分狐疑之色,品鑑沒有錯,可問題就在於,這所謂的品鑑和自己的原意多有相悖之處,明明自己寫的是這個意思,可是註解卻完全歪曲了原意。

這種感覺讓胡大人有些怪怪的,其實這也沒什麼,畢竟這時候也沒有標點符號,同樣一句話,只要註解得好,便是完全背離作者的原意都不算什麼,瞧瞧那論語,後世各種各樣的註解,每個大儒都有自己的解釋,若不是官方將程朱的註解定為了官方標準,天知道會有多少個意思出來。

只是,胡大人感覺自己的文章,被徹底的歪曲了。(未完待續。)

第一百六十二章:欽差大人,不好了

等到胡大人看到了末尾編撰者的署名,王艮二字格外的醒目,不由地陷入沉思。

胡大人對這叫王艮的頗有一些印象,可是一時也想不起是誰,他心裡只是料定,這王艮應該是個大儒。

不管怎麼說,胡大人心裡還是頗為高興的,至少這份報紙還是大大地褒揚了他,雖然註解的經義有點讓人不明所以,而且這編撰者王艮一副和自己很熟稔的樣子,妄自揣測了自己寫文章的用心,胡大人卻不覺得有什麼不妥,畢竟這種事以訛傳訛,不是人人都是他肚子裡的蛔蟲。

他心情大悅之下,不由地有了幾分得意,只是這個時候,外頭卻有個跌跌撞撞的讀書人衝進來,大聲道:“大……大人……不好了。”

這個讀書人也是個舉人,胡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