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捷,逼得仲謀父子向我蜀國低頭,他可是首功啊。”
關鳳微微一笑,果然被夫君說中了,劉備很矛盾
第三卷 海盜帝國 第九十二章 組團去打劫
第三卷海盜帝國第九十二章組團去打劫
劉備確實很為難,他自己的身體自己清楚,自從漢中之戰以後,就沒有恢復過,至於是什麼支援他活到今天,連他自己都有些說不清道不明。兒子劉禪已經十八歲了,劉備雖然有些護犢子,可是他不笨,知道劉禪雖說不至於蠢,可是絕對也不是什麼聰明人,頂了天去,也不會比他劉備聰明。正因為如此,劉備對他十分不放心,想要為他挑選一個安全而又可靠的輔政班底。諸葛亮是個聰明人,但是他權力慾太旺,如果控制不住,走向權臣幾乎是個必然,當然了,劉備也知道,諸葛亮雖然好權,但是他畢竟是個讀書人,忠孝禮義還是懂的,篡權有可能,篡位卻還不至於。
如果是個局外人,劉備有時候覺得讓諸葛亮掌權輔佐劉禪也未嘗不是一件好事。可是,劉備不是局外人,他不能忍受自己的兒子是別人手上的傀儡,因此,他要為他死之後的蜀國政權鋪好道路,最重要的就是找一個能平衡諸葛亮的人。
原本關羽是最合適的人選,他有威望,有戰功,是他信得過老臣,對他的忠心有目共睹,他能做蜀王,關羽居功至偉。可是,關羽太傲氣了,傲氣得與君臣的關係都很差,別人對他很客氣,但也僅僅是客氣而已,偏偏關羽自己還搞不清狀況,依然覺得自己是當之無愧的蜀中第一名臣,萬人景仰的楷模,當仁不讓的首席輔政大臣。
關羽不會是諸葛亮的對手,劉備深知這一點,一個輕視對手,而且是輕視一個非常高明的對手的人,哪怕他是真正的高手,也絕不會是最後的勝利者。更重要的是,關羽太傲氣,他對太子劉禪比他這個正牌父王還要嚴厲,劉禪不怕他這個父王,倒是一看到關羽就小腿肚直哆嗦。
劉備不怪劉禪,因為蜀中看到關羽不哆嗦的人確實沒幾個,就連那些老臣看到關羽都緊張,何況劉禪一個孩子了。然而劉備也因此放棄了關羽,因為他同樣不能接受一個跋扈到了極點的大將軍——儘管他很忠心。
不接受歸不接受,要讓劉備殺了關羽,他又做不到,關羽跟了他四十年,他們之間的交情正如他自己所說,雖是君臣,實與兄弟無二。要讓劉備殺自己的兄弟,他做不到。雖然有人或明或暗的提過類似的建議,但無一例外,都被劉備否決了。
眼下最好的辦法,無過於等關羽先死,這樣既全了他們君臣相知的佳話,又不會留下病根,可惜的是,關羽雖然比劉備還大兩歲,可是關羽吃嘛嘛香,身體倍兒棒,相比之下,劉備就差多了。劉備很擔心,估計自己掛兩回了,關羽還活得很精神。
這就很麻煩了,殺又殺不得,留又留不得,那還第三條路嗎?為了這件事,劉備很糾結,這身子骨一天不如一天了。
看到關鳳,劉備就非常後悔,當初把關鳳嫁給孫紹就是一昏招,如果關鳳是太子妃,不管是吳太子妃還是蜀太子妃,都比現在這個局面好。可是話又說回來,當初誰又能想到孫紹一個明明沒有前途的傢伙會一鳴驚人呢。
“銀屏,聽說你在日南指揮大軍,配合吳軍大破扶南人的象兵,可真是威風啊。”劉備挽著關鳳的手,慈祥的笑著,分明是一個溫和的長輩。關鳳笑了笑:“謠言止於智者,叔父如何也信這些話?我一介女流,幸得夫君信任,讓我帶一些人馬配合吳太子登作戰,哪裡是指揮大軍,戰鬥實質是諸葛恪指揮的。”
“諸葛恪?”劉備花白的眉頭一皺,眼神中露出一些疑問。他聽到的訊息說是呂岱指揮的,關鳳帶著越軍配合,下意識的便認為是為了孫登揚名,所以實際指揮戰鬥的關鳳才讓功,可是現在聽關鳳自己親口說實際指揮戰鬥的是諸葛恪,他不免有些擔心。諸葛恪父子現在在吳國地位很微妙,諸葛瑾在與顧雍的丞相之位爭奪中失利,但是他並沒有失寵,相反更得孫權的信任,諸葛恪年紀輕輕,就做了西線大軍的副將,可謂是前途無量。然而對於劉備來說,這卻不是什麼好訊息,諸葛恪父子權重,給蜀國的權力平衡帶來了非常不利的影響。
“是啊,諸葛恪是個天生的將才。”關鳳佯若看不出劉備的擔心,侃侃而談,把諸葛恪好好的誇了一通,最後說道:“叔父,魏王年高,現在已經基本不管政務,都交給幾個兒子打理,吳王雖然正當壯年,卻也著力培養太子登,叔父為什麼不把阿斗帶出來歷煉歷煉?需知好鐵也要名師煉,沒有經過世事的年輕人,就算是天才,成就也非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