亮在軍中呆過一段時間,對這種琉璃珠並不陌生,他也思考過其中的道理,但是並無所得,現在看到這個水珠,他突然之間就想到了琉璃珠,隱隱的覺得自己抓住了什麼,卻又不甚分明。
“雖不中,亦不遠矣。”孫紹斜著眼睛,似笑非笑的看著沉思的諸葛亮,又說道:“將軍既然通曉墨家的機關術,想必也知道有這麼一段話,‘景到,在午有端,與景長。說在端。’還有這麼一段話,‘景。光之人,煦若射,下者之人也高;高者之人也下。足蔽下光,故成景於上;首蔽上光,故成景於下。在遠近有端,與於光,故景庫內也。’”
諸葛亮想了想,有些興奮的點頭:“不錯,是有這兩句。”
“這兩句中,講出了一半道理。”孫紹笑著說道。
“一半道理?”諸葛亮真的有些糊塗了,他讀過墨經,當然知道那兩句話的意思,但是這兩句話和眼前這個水滴能夠將頭髮變粗有什麼關係?又和琉璃珠能夠聚光生火有什麼關係?他看著神態自若的孫紹,忽然之間充滿了好奇心,這個少年是真的知道其中的道理,還是在故弄玄虛?
“對。”孫紹提起案上的茶壺,將杯子裡面的水加滿,然後從頭上拔下發簪,斜放在茶水中,“將軍,這髮簪可有什麼變化?”
“似若折斷。”諸葛亮已經被他給吸引住了,喃喃說道。
“嗯,這便是另一半道理。”孫紹哈哈一笑,重新別好髮簪,然後將茶水潑掉,笑盈盈的看著諸葛亮,卻不說話。諸葛亮等了半天,見他不吭聲,有些沉不住氣了,只好躬身施禮,沉聲道:“請校尉指點。”
孫紹十分得意,看著這個被後世的文人形容得多智近乎妖的當世智者在自己面前拜倒,這種感覺和把絕代佳人抱在懷裡戲弄一樣的爽啊。老子玩權謀玩不過你們,可這些卻是我的長項啊。你不是聰明嗎?解釋一個給我聽聽。
諸葛亮解釋不出來,只好誠懇的向孫紹請教。
孫紹一抬手,擼起袖子,露出大半截手臂,很快意的叫道:“取紙筆來。”
諸葛亮也顧不上問要紙筆幹什麼,連忙起身入室,起身剛走了兩步,他的夫人黃月英卻捧著筆墨走了出來,諸葛亮順手接過,回身放在孫紹的面前,這才想起來介紹。一抬頭,卻見孫紹已經避席施禮:“敢問,可是將軍夫人?”
黃月英連忙施禮:“孔明正是臣妾拙夫,聞校尉解說天道,臣妾見獵心喜,一時失態,還請校尉見諒。”
“久聞夫人巾幗不讓鬚眉,今日得見,實在是快慰平生。能與夫人論說天道,誠紹之幸也。”
諸葛亮這時才從求知的爭切中回過味來,見夫人已經和孫紹見了禮了,也不好多說什麼,好在孫紹並不見怪,他和黃月英互相看了一眼,都從對方眼中看到了驚奇。
孫紹握筆在手,有些為難的看了一眼竹簡,這竹簡又細又長,寫字沒問題,但是畫圖就不行了。他抬頭看了一眼諸葛亮,諸葛亮還沒反應過來,黃月英卻立刻知道了他的意思,反身入室,取了一塊帛來攤在孫紹面前。
第九十四章 給諸葛亮上一課
孫紹一笑,也不客氣,迅速的在帛上劃了個草圖,然後推到諸葛亮夫婦的面前:“將軍,夫人,你們看,這條線表示水與虛空的交界之處,這條線表示光線。光線是直線前進的道理,墨經上已經說過,二位精通機關之術,想必是能理解的。”
諸葛亮夫婦不約而同的點頭,這一點他們確實都能理解。
“光在經過這個面的時候,會發生改變。”孫紹對他們的理解力有了進一步的認識,接著說道:“光在經過不同物質的介面時,就會改變方向,這就是水中的髮簪看起來象是折斷的原因。這個道理和光線直線前進一結合,便是水珠能夠使頭髮看起來更粗的道理。”
這個對諸葛亮和黃月英來說有點難度了。他們看看孫紹,又互相看看,都覺得有些不可思議,光會發生折射雖然匪夷所思,但是畢竟親眼所見,勉強還能接受,可是水珠能使頭髮變得更粗,卻不是僅憑想象就可以理解的。
孫紹見他們不理解,又在帛上畫了一個扁圓形,然後畫了兩條線:“琉璃珠之所以能聚火,就是因為光在透過琉璃珠前後,兩次改變了方向,原本不相干的光線聚整合一點,所以能生火。而水珠和琉璃珠類似,但是卻是反其道而行之,光線發生了變化,但是眼睛卻不能感覺到,所以會產生錯誤的感覺,以為自己看到了一個更大的物事。”
孫紹一邊說一邊畫,好一通說,他儘量用他們能理解的語言,不時的還要解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