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侯、奮武將軍已經酬謝了他的功勞,再共秉國政卻有些過了,他除了知道上陣廝殺,懂什麼政務?
不過,孫紹顯然要比呂布精明一些,雖然他也不是一個合格的國之棟樑——這個人雖然恃強好勝,頗有頭腦,但是他什麼事都利字當頭,和以德為先的治國方針相距甚遠。
但是,就目前來說,孫紹是個很有用的人。
楊彪不是王允,他知道輕重,知道什麼時候該做什麼事,所以他對天子恭敬的拜了一拜:“陛下聖明,臣一定銘記陛下聖意,與關將軍、孫將軍同舟共濟,為國效命。”
天子瞟了楊彪一眼,沒有再說什麼。他拍拍手裡的紙:“孫將軍是怎麼做到一天之內謄寫兩千份文稿的?”
楊彪苦笑了一聲:“臣不知,他說這是個秘密,不能讓人知道。”
“秘密?”天子更好奇了,他眼珠一轉:“難道他和畢嵐一樣,是個巧手之人?”
楊彪出了一身汗,連忙提醒道:“陛下,畢嵐是個閹豎,拿他來和孫將軍相比不太合適。”
天子一愣,隨即自我解嘲的笑了笑。畢嵐是靈帝時的掖庭令,手藝精巧,做過很多結構巧妙的機械,但是他名列十常侍,是個奸佞小人,為士人所不齒,拿他來和孫紹比較,在楊彪這樣的人眼裡當然是不合適的,與其說是誇孫紹,不如說是罵孫紹。
不過,從這句話可以看出,楊彪和孫紹這一老一少、一文一武現在相處得還是很不錯的,至少不會象王允對待呂布那樣輕蔑。
兩人正說著閒話,小黃門來報,副丞相曹丕有表奏。天子詫異的楊彪交換了一個眼神,楊彪起身站到屏風後面去了,天子坐直了身子,讓人傳曹丕進殿。隨著小黃門一聲尖細的傳進聲,衣冠楚楚的曹丕雙手捧著奏章,小步急趨的進了殿,在門口脫了絲履,跨進殿來,一路小跑到天子面前三步的地方,恭敬的跪倒在地,將奏章推過頭頂,朗聲道:“副丞相、五官中郎將臣丕,有表奏陛下。”
天子看著恭敬的曹丕,心情非常好。他以前見過幾次曹丕,但是從來沒有看過曹丕這麼好的態度。曹丕偶爾看他的時候,眼神似乎不在他這個天子身上,而在他身後的御座上,雖然那只是一個披了織綿的普通坐榻。
“卿所奏何事?”天子淡淡的說道。
“臣為將軍關羽、孫紹請功。”曹丕先說明了來意,然後解釋道:“關羽、孫紹護衛天子,免遭兵亂,有功於社稷,不賞無以明陛下獎懲之心,無以激勵群臣奮力之意。”
天子下意識的眨了眨眼睛,若有所思的接過小黃門遞上來的奏表。曹丕的書法寫得不錯,氣度雍容,有大家之氣,不得不說,曹家父子雖然飛揚跋扈,心術不正,但是他們的文才的確不凡。天子迅速的看了一遍曹丕的奏章,最後愣住了,語氣中帶著極度的驚訝:“封王?”
曹丕似乎對天子的反應早有準備,他再次躬身施禮:“臣以為,關羽、孫紹護衛天子,堅守宛城數月,配合魏王、伏波將軍共拒孫權、劉備,使他們無機可趁,又提議弭兵,於大漢有再造之功,非封王無以獎勵其功。”
天子愣了半晌,腦子裡還是有些糊塗,他似乎有些明白了曹丕的意思,又似乎沒有完全明白。他正在考慮說些什麼,身後的屏風傳來幾聲輕響,楊彪似乎在提醒他什麼,他連忙點點頭:“卿所奏之事甚為重大,待朕與眾卿商議之後再做計議。”
“唯。”曹丕再施一禮:“臣告退。臣懇請陛下儘快考慮,以免傷了忠臣之心。”說完,起身退到殿門口,這才轉身出殿,穿上絲履大步走了。
楊彪從後面轉了出來,接過小黃門遞上來的奏章看了一遍,嘴一撇:“不過是一個離間之計而已。”
天子已經知道這一點了。曹丕為關羽、孫紹請封王。封王就要有封地,曹操是不可能把自己控制的地方拿出來給他們,那麼只有在孫權和劉備的地盤上,問題是孫權和劉備會同意嗎?且不說封地的事,一旦孫權和關羽封了王,那麼他們就在孫權和劉備之上,這君臣之義肯定是沒有了,孫劉兩家就會被分成四家,互相不信任,力量分散,更無法與曹家抗衡。
所以曹丕這一封奏章對他自己一點壞處沒有,卻在孫劉內部挑起了矛盾,可謂是好招。天子如果封了,他的妙計得逞,如果不封,他至少也可以討好關羽和孫紹,同樣也能起到一定的作用。
“異姓封王……”天子沉著臉,不時的看一眼楊彪。楊彪撫著鬍鬚沉思了片刻,反問道:“陛下以為,曹操的魏王爵位能剝奪掉嗎?”
天子的臉色變幻了片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