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這半年以來,他聽到的唯一的一個投降的訊息。相比起來,龐德雖然也戰敗了,卻還讓人有些安慰,他現在只是孫紹的賓客,並沒有投降。
想到龐德,曹操感慨不已。在他看來,這是孫紹為了招攬龐德使的詭計,也只有龐德這樣的直性子才會上當。龐德既然在孫紹身邊呆了那麼久,孫紹又怎麼可能放他走,就算孫紹放他走,本來就是一個降將,他的舊主馬超、從兄龐柔都在益州,現在又和孫紹扯上了關係,他曹操又怎麼可能再信任他?退一萬步講,就算他曹操還相信他,還有誰願意和龐德合作?
“他在想什麼?”曹操很好奇:“這樣的舉動,不象是關雲長能做得出來的啊。”
劉曄也好奇,如果孫紹能做主,為什麼孫紹會坐視關羽把天子帶到宛城?如果孫紹不能做主,那關羽為什麼現在還沒有請天子宣佈曹操的罪狀?難道是天子不準?
好象也只有這個解釋比較靠譜一點。
“劉備、孫權都到了荊州,接下來是先攻破宛城,還是先擊退劉備、孫權?”曹操走到火塘邊坐下,指了指對面的坐席,示意劉曄也坐下說話。劉曄謝了,在火塘邊坐好,在火光的照映下,臉色變得非常明亮。
“臣以為,先攻城,後勸降。”
曹操不吭聲,眼睛凝視著跳躍的火苗,沉思了半晌,這才說道:“先勸降吧,不降的話,再攻城也不遲。我要看看這宛城之中,到底是誰在做主。”
劉曄沒有反駁,他看了一眼曹操,曹操卻沒有看他,他拿起火鉗,夾弄著火中的炭,嘴角帶著一絲微笑,好象想到了什麼有趣的事情。這是半年多年,除了聽到曹植大敗張飛的那一次之外唯一的一次看到曹操的笑容。劉曄知道,曹操這次三路齊出的戰略因為于禁的意外敗亡而破產,可能是他一生中最後一次與統一天下的機會擦肩而過,對於一直想統一天下之後再名正言順的代漢的曹操來說,心中的傷感可想而知。
這半年多來,曹操憤怒有之,失望有之,悲傷有之,唯獨很少笑。
特別是這一種很溫馨的笑。
“子揚,你知道我笑什麼嗎?”曹操看到了劉曄臉色的變化,轉過頭看了他一眼。
劉曄不知道,就算知道也要說不知道,作為謀臣,你可以猜中君主心思,但是你不能說,特別是面對曹操這樣疑心甚重的君主。
“我想起在濡須的時候,孫紹和我說過的一句話。”曹操直起腰,放下火鉗,拍了拍手:“他說,一個家的家長也好,一個國的帝王也好,最大的功勞並不是自己有多少功績,而是選一個合格的後繼之君。雄才大略如秦始皇,雖然掃平六國,卻沒能為大秦帝國選一個好的後繼之君,被胡亥、趙高趁虛而入,所以二世而亡。孝武皇帝南征北伐數十年,赫赫戰功的背後是一個搖搖欲墜的大廈,可是他選了孝昭帝,所以大漢能危而不倒。”
劉曄有些不解,這樣的道理又沒有什麼深奧的,曹操為什麼會因此對孫紹大加讚賞,還一直記在心裡。
曹操接著說:“怎樣選後繼之君才是最合適的辦法呢?子揚,你說應該怎麼選?”
劉曄沉吟了片刻:“當選德才兼備之人勤加教導,再多選忠心之臣輔佐。”
“哈哈哈……”曹操放聲大笑,指著劉曄道:“子揚,你知道孫紹怎麼說?”
劉曄這次真的有些好奇了。他的辦法雖然不是什麼新穎的辦法,但是一直以來都是這麼做的,難道孫紹還有更高明的辦法。
“他說,相馬不如賽馬,是騾子是馬,與其聽相馬之人說,不如拉出來蹓蹓。”
劉曄愣了一下,忽然之間全明白了。此時此刻,曹操忽然說這句話絕不是隨口一說,他在心裡已經做出了一個決定,而且,這個決定對曹丕很不利。更關鍵的是,曹操對他說這句話,也肯定是意有所指,他是希望他能理解他的想法,進而支援他的想法。
劉曄是曹丕派,他支援曹丕,是出於維護嫡長子繼承製的宗法規矩,是為魏國能夠長治久安,可是曹操卻是偏向於唯才是用的,他一直對曹丕不滿意,也是因為曹丕確實有諸多不如意的地方。他有文才,可是文才不出眾,文藻華麗浮誇而缺少真情實感,他有武藝,一手的好劍術,也通兵法,可是他卻從來沒有上陣作戰,這次難得有個機會出徵,卻被鄴城之變搞砸了。而最重要的就是鄴城之變,曹操讓他鎮守鄴城,鄴城卻亂了,數千人被誅殺、下獄,牽連其中的大臣不計其數,幾乎險些將曹操幾十年的辛苦全部付之東流。另外,他看起來很忠厚,可是他一母同胞的兄弟都不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