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郭子儀那一路,行軍速度明顯比他這一路要快得多,因為郭子儀選擇了一條近路,而孔晟卻命令大軍繞行鄭州,而且行軍速度也不能說是快。
李彪李虎有些鬱悶,照這樣按部就班地趕過去,恐怕郭子儀早就拿下莫州了,他們豈不是白跑這一場?
田承嗣父子也有些狐疑。看孔晟率軍這種做法,不像是去突襲莫州,而是故意慢走兩步,讓郭子儀率先拿下莫州的。
但田承嗣父子是降將,自然不敢多嘴多舌多問半句。
行軍之中,一路上,孔晟沉默寡言,很少拋頭露面,也從不講半句話。所有軍令,都有李彪李虎代為下達,很多軍卒都感到奇怪,感覺孔郡王風格大改,變得判若兩人了。
沒有人知道孔晟其實不在軍中,軍中的不過是一個替身,或者說是孔晟使用神秘能量變幻出來的“化身”。經過了這麼久,孔晟對於來自於凝的神秘能量的操控已經漸入佳境,同時可以凝練出三個這樣分辨不出真假的化身來。
孔晟失去了與史朝義兵馬對決的興趣,他決定使用非常手段來終結這場曠日持久的叛亂和平叛戰爭。因此在兵馬行軍的時候,他已經乘坐神秘能量幻化而出的亞音速飛行器秘密飛抵莫州,而且還潛進了城內。
孔晟抵達莫州的時候,郭子儀麾下的戰將薛奉賢正在城外罵戰,但史朝義等人緊閉城門堅守不出,薛奉賢沒有半點辦法。他的兵馬畢竟太少,莫州城防高深,要是強行攻城,肯定會傷亡慘重也攻克不下。(未完待續。。)
第七百四十七章 叛亂平(6)
第七百四十七章叛亂平(6)
實際上,薛奉賢也不能攻城,因為郭子儀給他的軍令就是圍而不攻,等待大軍來援。薛奉賢這兩日一邊佯攻罵戰一邊焦躁不安地等待郭子儀大軍趕來,他其實更擔心河東叛軍的主力也就是李懷仙所部會趕在郭子儀之前來到莫州城救援史朝義。
如果到了那個時候,薛奉賢這一萬人就危在旦夕了。
退又不能退,因為這代表著大唐朝廷和大唐皇帝的尊嚴,只能死戰。李懷仙麾下號稱有雄兵十萬,再加上史朝義的五萬人,獨力對抗這十五萬大軍,薛奉賢覺得只能是死路一條了。
所以史朝義其實並沒有太把城外的這支唐軍放在心上,他此刻派出了無數斥候,焦急等待李懷仙大軍的救援。李懷仙與李光弼在相州外圍對峙已經不少時日了,照常規來說,李懷仙的十萬河東軍兵強馬壯,而李光弼則是新敗之將,人數也較河東軍為少,對抗之下,李光弼必敗無疑。
史朝義估摸著李懷仙還有數日就可抵達莫州救援。
不僅史朝義是這麼想的,他麾下的那些文臣武將擁躉大多也是這麼想,因此,這些人雖然撤離了洛陽,兵敗莫州,但在莫州卻依舊花天酒地歌舞為樂。
雖然放棄了洛陽,但對於這些偽燕臣屬們來說,著實沒有什麼失去京都的羞慚感,左右不過是一個叛亂政權,他們這些核心權貴到了何處,何處就是都城。只要與李懷仙合兵一處,退回河東,又是一番定鼎的百年基業,可以與李唐朝廷分庭抗禮好多年。
如果李懷仙真的揮師南下,史朝義的命也就保住了。而偽燕政權也能苟延殘喘上不少年月。但問題的關鍵在於,史朝義並不知道,李懷仙已經與李光弼達成了某種心理上的共識李懷仙遲遲按兵不動,不是戰勝李光弼所部非常艱難,而是他在等待史朝義兵敗的訊息。史朝義逃離洛陽逃亡莫州的軍報早就傳至李懷仙軍中,但李懷仙覺得火候還不到,他要再等一等,若是莫州再失,史朝義兵敗身亡或者逃離,他就會舉兵向李光弼投降,向李唐朝廷爭取一個更加光明的前途。
與田承嗣一樣,李懷仙同樣是懷有很大政治野心的人。他看重的不是偽燕政權能不能保全,而是自己的家族利益能不能得到保證。
若是投降李唐朝廷能獲得更大的利益,他還能猶豫什麼呢?何況,李懷仙再三斟酌權衡,覺得偽燕政權在史思明死後已經徹底失去了逐鹿天下與李唐朝廷分庭抗禮的實力和機會了,早晚都是敗亡,不如在一個關鍵的時間點向李唐投誠,爭取更大的籌碼。
如果史朝義知道李懷仙的真正心思,恐怕會在第一時間就放棄莫州而倉皇逃亡河東,再也顧不上四面楚歌的危險了。
傍晚,莫州城內,一片死寂。只能看到人來人往面色慌亂的叛軍軍卒來回穿梭,城中百姓商賈要麼提前逃離本城,要麼躲在家中閉門不出,一股死氣瀰漫在城中的上空。但在莫州太守衙門裡,卻是另外一番熱鬧的景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