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61部分

面上的皇帝親軍,一支是暫時不能公開的地下黑暗之刃,執行皇帝的決策,貫徹皇帝的思路,清除皇帝的障礙,捍衛皇權和皇帝本人的權威。

所以,當孔晟將後世錦衣衛的基本執行模式說出口來時,李亨喜不自勝,兩人堪稱不謀而合。

這也不算是李亨的創新。早在武則天時代,就有類似的專屬於皇帝掌控的秘密機構和軍事力量體系存在了,只是規模並不大,掌握的許可權也遠不能同後世的錦衣衛相提並論。(未完待續。)

第三百三十八章 大朝會,大幕揭(1)

夏邑軍目前依舊駐紮在夏邑,名義上仍由河南節度使賀蘭進明統率。但實際上,夏邑軍獨立成軍,由接替孔晟的許遠掌管兵權,南宮望輔之。

蘇嫿和蘇魯兄妹率奚人暫時也安營夏邑,等候朝廷的昭命。至於將來是率奚兵返回河東故里,還是繼續追隨官軍參與平叛,還沒有定論。

考慮到許遠和孔晟的良好關係,以及夏邑軍中將領悉數出自孔晟門下的因素,所以夏邑軍其實還算是孔晟掌控下的軍事力量。

孔晟斟酌良久,這才決定派穆長風持皇帝密旨趕赴夏邑,在必要的時候,將奉召再次西征的夏邑軍徵調進京。

當晚,孔晟接到了中書省傳遞過來的昭命,明日進宮參加大朝會,面聖見駕。

唐代的大朝是每月的朔,望兩日,也就是初一、十五各一次,參加的官員比較多。常朝是五品以上的官員每日要上朝,也叫入閣。會朝是每年的元日就是正月初一和冬至日這兩天,這個會朝的規模更大,九品以上官員全參加,因為這是一年當中的一個春天開始以及冬天的開始,要有新氣象、新風貌的。

“日暮,鼓八百聲而門閉;五更二點,鼓自內發,諸街鼓承振,坊市門皆啟,鼓三千撾,辨色而止。”

所謂“官街鼓”凌晨“五更二點”敲起,相當於現代社會的早上五時左右。“五鼓初起,列火滿門,將欲趨朝。軒蓋如市。”

十月十五日早寅時起。孔晟從驛館出發。冠帶整齊,這是他生平第一次參加朝會,不能不重視,至少不能遲到,落人把柄。

曉色朦朧中,朱雀大街上行人稀少,毫無白晝的熙熙攘攘之狀,極為幽靜。在長安百姓還在沉睡之時,大唐朝廷的文武百官便動身進宮參加朝會了。從這個角度上說,古代官員的勤政意識其實比現代社會有過之而無不及。

在長安的官署裡,共有內官兩千六百多人,分為常參官和非常參官。常參官就是每天必須面見皇帝的職事官。一般在五品左右才有資格,人數大約有近千人。這些官員早朝的時間一般在六點半至八點半舉行,之後便會到各自崗位辦公,處理完相關公務,下午三時多下班,每天工作的時間差不多也是八個小時。

一路進宮暢通無阻。進了大明宮之後,便有黃門侍郎的屬下將孔晟引領到了宣政殿外。等候朝參。因為孔晟是外官、在京沒有任職,所以他要等到文武官員按照一定的次序和秩序,進殿歸於自己的位置上時,才跟隨執事太監悄然從側門而入,在兩列京官右側外地官員候召的位置上跪坐下去。

宣政殿金碧輝煌非常寬闊,雕樑畫柱,氣勢恢宏。但就是這麼一座大殿,容納下數百上千官員之後,也變得略有些擁擠。

孔晟在一側無人注意的這個角落裡靜靜跪坐著,遙望著端坐在皇臺上冠冕整齊威嚴無比的皇帝李亨,暗暗搖頭。聚集這麼多官員上朝,其實完全是一種極大的資源浪費,也很無謂。

品階高的官員也就罷了,他們排列在前,可以互相議事並與皇帝交流。可品階低的官員,列隊在後,遠遠望著前頭,不要說聲音了,就是皇帝的面目都看不清楚,跪坐在殿中無非就是一種陪襯。

孔晟坐在此處,目測了一下,距離皇帝的位置大概有三十多米的樣子,中間還隔著諸多帷幕、樑柱和值守太監、宿衛,就算是他在此處躺下自行其是睡大覺,皇帝也看不到他。

孔晟橫向眺望過去,隱隱見到了李俶和李系的身影。其實在京權貴中,他認識的人也就是李俶和李系這兩個皇子了,就連聞名已久的郭子儀和李光弼兩人他都沒有謀面。

各種奏報,各種朝儀,各種上疏,各種評點,一個多時辰過去了,皇帝還沒有召自己覲見的跡象,孔晟等得昏昏欲睡。而就在此刻,一個無比尖細略帶嘶啞的男中音驟然泛起並在大殿中久久迴盪起來:“陛下有旨,召天子門生、河南宋州太守孔晟殿前覲見!”

孔晟陡然一驚,聽出了是李輔國的傳召聲。

他立即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