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寺內也有不少眼線,所謂一心禮佛的真正佛門弟子中有不少與宮中的太監掌權者藕斷絲連。
若是讓六親不認的孔晟順藤摸瓜查下去,可能十王宅慘案破解不開,反倒是將安國寺的這層不堪的窗戶紙給捅破了,讓安國寺情何以堪?
孔晟望著德源老和尚淡漠道:“大師如今還有何話說?你可曾還言之鑿鑿,說安國寺是不問世俗紅塵的佛門清淨之地嗎?”
德源老和尚啞口無言。
孔晟冷漠又道:“安國寺藏匿可疑人員,知情不報,必有內情。若是讓本官查出安國寺與十王宅一事有所牽連,哪怕是佛門聖地,本官也要奏明陛下,將爾等繩之以法!”
孔晟轉過身來掃了南霽雲一眼:“南八,繼續加大搜查力度,不允許放過一條可疑線索!”
德源老和尚面色複雜,輕嘆一聲,緩緩向後退去。但他沒退走幾步,就被彪悍的禁軍士卒攔住,他嘴角一抽,無奈地閉目養神站在原地不動起來。很顯然,在禁軍眼裡,他與這群和尚已經成了嫌疑人。(未完待續。)
第四百一十二章 安國寺(3)
第四百一十二章安國寺(3)
大唐帝都,天子腳下,皇權中心。
而作為一家皇家寺廟,安國寺接待的客人除了皇帝就是宗室貴族,往來者都是大富大貴之流人物。這意味著所謂的佛門淨土其實也是難逃紅塵紛爭或者利益糾葛的漩渦之地。
安國寺不指望香火錢來生存,全部由皇家供養。但這不意味著安國寺的香火錢是一個小數目——實際上,還真不是一個小數目,而是一個非常龐大的數字。
要知道,包括皇帝在內,所有來進香的客人都不是空手來的,這些超級香客出手之大方可想而知,所以天長日久下來,安國寺的香火錢絕對是一個巨大的利益蛋糕。
那麼,這些錢財都去向何處?想想都令人可怕。
普通的安國寺僧人沒有資格過問,但在寺中具有一定地位的僧人就大概明白,這塊肥肉生生被內侍省的權監給掠奪去了——這已經成為內侍省各級太監最大的外快來源,當然了,作為寺廟高層的德源老和尚等人,也是能分一杯羹的。
這是一條巨大的利益鏈,若是深挖下去,肯定能挖出不少人來。
所以,安國寺內,內侍省的內侍太監其實是常來常往的。在德源老和尚看來,這大概與發生在十王宅的慘案並無太大的關係,只與利益有關。
德源老和尚面色難堪地扭頭望向嶽鵬。
其實老和尚也不知嶽鵬是何時進入安國寺的,但他知道,嶽鵬是宮內太太監魚朝恩的嫡系心腹,而安國寺這塊肥肉魚朝恩不適合親自出面,一向是由嶽鵬代勞的。嶽鵬經常出入安國寺,早就跟安國寺的僧人很熟。
嶽鵬面色蒼白,垂著頭,肩膀都在微微的顫抖。
德源老和尚心裡也有些焦躁不安。這事若真的被孔晟捅到了桌面上,他這個主持大師幹不成是小事,身敗名裂甚至身死殞命都有可能。
孔晟眼角的餘光掠過嶽鵬身上,心頭慢慢變得有些豁然開朗起來。
毋庸置疑,嶽鵬在安國寺出現絕非偶然,而種種的可疑之處直接讓孔晟陡然意識到,自己忽略了最重要的一個嫌疑人——宮內大權監、當今一手遮天的內侍省監魚朝恩,皇帝身邊的紅人。
那麼,事情的脈絡會不會是這樣的——
魚朝恩派人暗中授意這三十八名潛伏進神龍衛的奸細,指使其假傳聖旨並打著神龍衛的旗號衝撞興慶宮,擄走了太上皇李隆基的一百多匹馬,他這麼做的本意不是為了激怒李隆基,而是將髒水引向神龍衛和孔晟,給孔晟心裡添堵。
在魚朝恩的安排下,38名犯案的神龍衛裹夾一百多匹馬神不知鬼不覺的藏匿入十王宅中,為魚朝恩所控制。十王宅本質上由內侍省管理,魚朝恩有這個許可權。
但魚朝恩始料未及的是,興慶宮這邊的反彈過甚——不僅太上皇李隆基親自進宮質問皇帝,還有了大將軍陳玄禮帶甲衝宮的變數。
朱雀門流血衝突之後,這一事件就開始無形升級,震動整個朝野。無論是孔晟的反應,還是皇帝的震怒,以及各方的高度關注,都大大超乎了魚朝恩的預期,這也倒逼著他不得不繼續往下推波助瀾。
而到了後來,孔晟追查越來越緊,神龍衛和禁軍封鎖全城,皇帝時時關注,魚朝恩沒有機會將犯案的這批神龍衛和馬匹轉移出城,為了自保和消除犯案痕跡,他果斷下令將所有馬匹集中射殺,而涉及的犯案人員包括十王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