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南勇匆忙進帳,在孔晟面前拜了下去:“末將見過大將軍!”
孔晟笑了笑,掃了南勇一眼,輕輕道:“南勇,你連夜來見我,怕是有要緊事?”
南勇深吸了一口氣:“大將軍,末將剛剛得到訊息,史思明歸順朝廷,訊息今天剛到京城,陛下龍顏大悅,在含元殿大宴群臣,還下詔命冊封史思明為歸義王、范陽長史兼河北節度使。末將得到軍報,不敢怠慢,特來稟報大將軍!”
史思明是當前大唐朝廷的心腹大患,某種意義上說比安慶緒還要讓皇帝頭疼。按照原本歷史的走向,這個時候,史思明早就殺了安慶緒自立為大燕皇帝了,可如今卻才第一次歸順朝廷,歷史前進的車輪似乎延遲了一些,不過大的走向還是未變的。
孔晟安之若素,並沒有南勇想象中的大吃一驚的神態。
孔晟比誰都清楚,史思明此人反覆無常,他這次歸順大唐不過是權宜之計或者說是虛晃一槍,用不了多久,他就會再次反叛,取安慶緒而代之。
而且,史思明的死期不遠了。此人最終會死無葬身之地,留下千古罵名。對於史思明,孔晟根本沒有太放在心上,對於孔晟來說,面對一個註定要死亡和遺臭萬年的人,他根本提不起半點興趣來。
換言之,唐朝最終都會平息叛亂,只是時間早晚的問題。
孔晟甚至無法理解,史思明向大唐朝廷投降有什麼好值得南勇大驚小怪的。這就是他作為穿越者洞悉歷史走向與時下局中人的一個差別了。
對於南勇來說,史思明作為安氏叛亂的主要魁首之一,史思明的歸順對於朝廷來說意義重大。而且,南勇想要向孔晟回報的還不僅僅是這個,還有朝廷因為史思明歸順而帶來的一系列後續權力格局的無形變化。
南勇見孔晟反應平靜,彷彿一起都盡在掌握之中,忍不住暗暗倒吸了一口涼氣。隨著時間的推移,孔晟在南勇心目中的地位越加提升,同時也越加神秘。在孔晟平靜的面孔背後,不知道蘊藏著多少深不可測的波瀾,南勇不知道,也不敢去想。如果連史思明的歸順朝廷,都在大將軍的預判之中,那麼……除了用神人來形容,還怎麼說?
“南勇,史思明其人狡詐陰險,反覆無常,此人雖然此刻歸順朝廷,但將來……將來的事情還很難說。”孔晟笑了笑,卻沒有說透,跟南勇說這些其實也沒什麼用,說太多他也理解不了,所以孔晟的話只說了半截。
但孔晟的意思卻很明顯——史思明此人根本靠不住,史思明所謂的歸順,對於大唐朝廷來說,未必是什麼大好事。皇帝和滿朝文武大臣高興得似乎有些太早了——這是孔晟的神色、表情和一番話給南勇的直接感受。
但既然孔晟沒有捅破這層窗戶紙,南勇自然不敢追問下去,更不敢妄言,因為事關朝廷大事,不是他一個小小的禁軍中層將領所能非議的。
“大將軍,末將還得到訊息,陛下正在考慮將趙王李系抽調回京,委派太子殿下統率朝廷兵馬前往河東,接管史思明的地盤,爾後蕩平安慶緒的餘孽,還大唐一個朗朗乾坤!”南勇輕輕道。
孔晟心頭猛然一跳,這回明顯有些震驚了:“陛下要將趙王抽調回京?換太子統兵?進駐范陽蕩平安慶緒餘孽?”
孔晟一連追問,其實是在自言自語。這些重大命題,豈能是南勇所能回答的。
孔晟心裡浮起一種不祥的預感,他不知道短短一日之間,皇帝的表現變化為何這麼大。他才離開京城,皇帝就改變初衷,要重新扶植太子起來?前番好不容易才煞費苦心將皇太子李豫打壓下去,如今一旦再次賦予李豫兵權,那麼,整個大唐朝野上下,包括皇帝在內,將無人能制衡李豫。
這一點,皇帝不懂嗎?他是昏了頭還是被什麼人蠱惑所致?
趙王李系一旦被解除兵權,在與李豫的抗爭中再無半點優勢。但趙王的個人遭遇與整個天下大勢相比,孔晟更看重後者。
對於大局來說,李豫統兵倒也不是一件壞事。只是李豫多少有些急功近利,此番重掌兵權,一定會貪功冒進,史思明本就是詐降,一旦李豫率主力盲目進駐范陽,一個搞不好就要墮入史思明的陰謀陷阱之中。
南勇仔細觀察著孔晟的神色變化。他見孔晟如此吃驚,還以為是孔晟為趙王的兵權被奪感到不安,因為孔晟與趙王的關係緊密朝野皆知。在很多人看來,孔晟是站在趙王這一邊的——或許只有孔晟自己才明白,從始至終,他就沒想過要參與皇子之間的奪嫡,只是被動被捲了進去,與冷漠寡情的李豫相比,他更願意與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