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會輕易改變自己的主張。他定了定神朗聲道:“父皇,長安候孔晟不幸遇難,兒臣也倍覺意外和痛心。只是兒臣以為,孔晟的死因不明,還需探查偵辦。因此,暫時不宜過早追諡,還是等查明真相後再商議追諡封號也不遲。”
其實李豫說的也有幾分道理。
孔晟這種人物,算是長安城裡的實權派,他掌控禁軍,長安侯府戒備森嚴,孔晟突兀失蹤並死亡,這背後決定存有黑幕,如果不查明這些,急乎乎追諡孔晟,萬一將來……出現問題,會讓皇帝和朝廷無法收場的。
李豫完全是站在皇室的立場上說話。
李泌和杜鴻漸交換了一個會心的眼神,他們在很多問題上都與李豫站在對立面上,唯獨這一次覺得李豫說得頗為有理,皇帝可能是因為傷心過度、有些急不可耐了。
李泌咬了咬牙,出班恭謹道:“陛下,臣以為,太子殿下所言甚是。此刻,應儘快查明孔晟的死因,待查明真相後,再予以追諡也不晚!”
皇帝實際上也明白這個道理。只是皇帝最近乾綱獨斷慣了,遇到不同聲音,心裡就極為不爽。尤其是今天因為孔晟的死因,他變得心情暴躁,很難聽得進反對之聲。
皇帝沒料到李泌會附和東宮的話,這可是自己的心腹大臣,一貫的保皇派。
皇帝暴怒起來,撂下一句話竟然拂袖而去:“朕心意已決,無需再議!此事暫且定下,容後孔晟喪事辦妥後由禮部發布,昭告天下!”
皇帝怒衝衝而去,剩下一大殿的大唐權貴面面相覷,心裡頗不以為然。
李揆向皇太子李豫拱手施禮道:“殿下,陛下如此……”
李揆質疑皇帝的話還沒有說出口來,就被李豫生生打斷:“好了,父皇痛心於孔晟之死,我等且不必慌亂。各位大人,此刻最重要的是查明孔晟的死因,李相、杜相,父皇已經交代過,此事由你們親自督辦,責成神龍衛、大理寺會同京兆府限期辦案,不得有半點延誤!”
要說不滿,李豫比任何人都不滿,只是當眾之下,妄自非議皇帝,這不是什麼好事,會讓人更加詬病東宮派系的驕橫。因為意識到皇帝掌握著火炮這種國之重器,李豫現在不敢輕舉妄動——至少與過去相比,對皇帝的態度變得小心謹慎了許多。
訊息同樣也傳到了安寧宮。
張皇后愕然,忍不住搖頭嘆了口氣:“我兒,沒想到這孔晟真的是一個短命鬼,前番地震中僥倖脫逃,此番還是逃不了夭折的結局。想不到大唐神威長安候、京城神策軍大將軍,竟然喪命在虎狼之手,死無全屍!”
所以,有很多事情多半是以訛傳訛的,或者,是在訊息傳播的過程中變形走樣——比如從長安侯府傳出來的訊息只是簡單提到孔晟遭遇虎狼之災,但傳到張皇后這邊就成了孔晟在終南山中被虎狼分屍而死。
少年李侗神色變幻,卻沉吟著搖搖頭道:“母后,兒臣一直說過,孔晟非短命夭折之人,此人命星高照、鴻星當頭,不是夭折之相。既然他上一次地震中都平安脫身,這一次也必然安然無恙。”
張皇后哂笑一聲:“我兒倒成了會看面相之人了。這不是本宮說的,是長安侯府的人自己向宮中報信,說是孔晟死無全屍,很多長安百姓親眼目睹,孔晟的遺體就在侯府之中,正在搭設靈堂拜祭,此事焉能有假?”
“孔晟再能,也不過是一介凡夫俗子,他不可能是長生不死的神仙。只是本宮心裡很好奇,孔晟為什麼會突然失蹤,孔晟究竟實在什麼人的手上?”張皇后凝聲道。
從她的這番話也不難看出,其實張氏還是有幾分見識的女人。她已經能意識到孔晟的死絕不單純,背後或許有著這樣那樣的黑幕。
說不準,還牽扯著宮中和皇室某人。
張氏自以為想到了對路,就有些發急,想要去找皇帝說說自己的見解。
李侗知道母親在想什麼、又想幹什麼,他長出了一口氣,輕輕道:“母后,所謂孔晟之死真相未明,我們不宜輕舉妄動。以兒臣之見,我們先靜觀其變的好。”
張皇后哦了一聲,也就沒有再堅持。大抵是因為最近她感覺自己這個兒子雖然年輕卻老謀深算,在很多事情上有自己獨特的見解和建議,而最終的事實也驗證了他的英明正確。
其實張皇后的猜測目前也正是皇帝的猜疑。散了朝會,皇帝一個人關在自己的御書房裡心煩意亂地轉來轉去,心頭漸漸浮起了一個大大的問號:什麼人會向孔晟下手?孔晟為什麼會在火炮曝光後被人下了毒手?這意味著什麼?
皇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