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證。周氏的誠意換來了李輔國大包大攬的熱情回應,承諾返回後會親自向皇帝舉薦周昶,還承諾說待朝廷平息了安祿山叛亂,將為義興周氏商號走出江南在京畿立足不遺餘力。
周安父子大喜過望。義興周氏之所以多年困守江南,其主要原因就是在朝中沒有靠山,家族子弟出仕為官者少之又少,缺乏基本的權力底蘊支撐。若是能攀上李輔國這樣的朝中貴人,何愁將來沒有大發展?
其實李輔國此刻不過是信口開河,給周安父子畫了一個漂亮的大餅,不知何時能兌現。一則他短時間內不想離開江南,何時能返回皇帝身邊尚是未知數,當面舉薦根本就是沒影的事兒;二則,朝廷短時間內能否平息安祿山叛亂,他自己都不抱太大的指望。
不過,周安父子這一次的押寶卻是押準了。李輔國日後權傾風頭一時無兩,周氏攀上這棵大樹,得了不少好處。
第七十四章 驛館
穆長風走了,孔晟便開始收拾行裝。其實他身無長物,除了幾件換洗衣衫之外,再就是楊雪若相贈的破虜劍和朝廷的冊封詔書了。
午後時分,楊府大管家楊寬親自過來,送來兩名人高馬大年約三旬左右的家僕,還有一萬錢作為盤纏。對於楊奇的美意,孔晟自然表示感謝,但他只收了一萬錢而謝絕了兩名家僕。
收下楊家的家僕,無異於同意楊奇在身邊安插兩枚釘子,孔晟焉能做這種事情。
不多時,紅棉也送來了楊雪若的親筆書函和甜兒。聽聞楊雪若要讓甜兒追隨在自己身邊充作貼身侍女照顧起居,孔晟有些意外,他雖然感知到愛人的體貼柔情,卻還是搖頭拒絕了。
明日一早,他就要離開江南,晝夜兼程——要在最短的時間內趕至睢陽赴任,以應對風雲突變的亂局。此去危險重重,山高路遙,甜兒一個弱不禁風的女孩留在身邊多為不便。
但終歸還是考慮到楊雪若的綿綿情意,孔晟不忍駁她的面子,就與甜兒約定——他先赴任去睢陽,待他安頓下來,再來信讓她趕過去。
紅棉又跟孔晟約定了明日辰時在東城門外告別的時間,楊雪若要親自出城來為愛郎送行。
收拾好行裝,孔晟就開始考慮一個比較敏感的問題:是否去正在驛館收禮收地不亦樂乎的大太監李輔國那裡辭行?
對於李輔國這個日後禍國殃民、攪亂朝綱的權監,孔晟沒有什麼好印象,若有機會,必除之而後快,為天下消除隱患。但在目前,他還不宜得罪這個權監。
根據歷史的記載,李輔國心性陰鷙,作風狂悖,心胸狹隘,又極為記仇。他畢竟是欽差前來江南宣旨,如果孔晟不辭而別,可能未必會引起李輔國的“在意”,可一旦被此賊猜忌上,後果就大大不妙。
所謂大丈夫行事要知通權達變,不拘一格,方能曲徑通幽。又所謂成大事者不拘小節,至少在當下,還不是跟李輔國對上的時機。再說了,他一個還未到任的小小縣令,拿什麼去跟皇帝身邊的寵溺內臣相鬥呢?
午時三刻。孔晟悄然出了門,去客棧附近的官方創辦的錢號,以憑證開具了兩張可以異地取錢的“票據”,每張100貫錢,共計200貫錢。他前番出售孔家祖宅得了楊家的300貫錢,近期一應用度花銷用去了百貫,這些基本上就是他的全部家當了。
銅錢沉重,出遠門或者商人行商,不可能攜帶大量的銅錢往返,早在幾十年前,類似於後世銀行之類的官方或者半官方錢號機構就出現了,實際上就是一種匯兌業務。
再過幾年,這種匯兌業務會發展得更加成熟規範,又叫飛錢了。
孔晟沒有遲疑懷揣著兩張錢號的憑證票據,腳步匆匆,直奔驛館。驛館之外戒備森嚴,明裡暗裡都是楊奇派來的兵士守衛著。畢竟李輔國是朝廷欽差,若是在江寧出了半點差錯,楊奇形同謀反、要吃不了兜著走。
當然,對於楊奇來說,這實際上也是一種無形的監視。在江南這一畝三分地上,無論是誰,都難逃楊奇的秘密操控。
孔晟站在驛館門外,略略環顧四周,見除了明著的守護士卒之外,還有不少潛伏的暗樁,不由暗暗嘆了口氣。
他很明白,楊奇現在仍然處在觀望狀態,對於朝廷要他率江南軍渡江支援郭子儀平叛的昭命,他絕對會陽奉陰違,以整軍和儲備調集糧草需要時間為名,延緩出兵。
若是唐朝廷平叛大局已定,楊奇迫於無奈就會去錦上添花;而若是反過來,朝廷敗於安祿山叛軍之手、形勢不妙,恐怕這天下間就是烽火四起,楊奇這十萬江南兵馬沒準就調頭部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