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京城長安他無法推行,因為那樣會直接觸及大唐頂尖權貴的根本利益,包括皇帝在內,都會群起而反對;但在地方就有嘗試的機會。比如說在繁盛富庶的江南,孔晟覺得完全可以嘗試一下變革,或者叫試驗探索。探索成功,則推廣至全國;探索不成功,也不會影響大局。
為了實現自己的宏圖目標,孔晟必須要百分百掌控江南和山南兩道大權。而掌控大權,又不僅僅是從楊奇或者宋寧手裡奪權那麼簡單,孔晟所面對的是鱗次櫛比的江南本土計程車紳豪門。
要打壓世家,靠孔晟個人的權力和能量是不夠的,必須要來一場依靠人民群眾的“人海戰術”,走“群眾路線”。而要爭取民眾支援,只有給予實質性的好處,那就是土地。
孔晟眸光中的光亮越來越濃。
截至目前為止,大唐施行均田制按人口分配土地的制度,部分土地在耕作一定年限後歸百姓所有,部分土地在其死後還給官府。農民的土地分為兩種,一種是永業田,屬於可以繼承的土地,另一種是口分田,死後要收歸國有。
但土地兼併日漸激烈,世家門閥透過各種手段非法侵佔普通農民的土地,根本無法實行土地還授,安史之亂後,均田制實際上已經名存實亡了。
權貴們佔有了90%以上的土地,而大多數的農民只能淪為僱傭農或者乾脆失去了人身自由的農奴。土地集中在門閥手中,這不僅僅是農民利益被高度壓榨,實際上國家利益和國家財政也被門閥架空。
土地改革,這就是孔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