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從前,只是,當初沒有段墨熯之時,定威侯府也是權貴中的權貴。如今因為有著這位太夫人,聖上必然不會薄待定威侯府,定遠侯府和定威侯府成了姻親,定威侯府雖然不能恢復成段墨熯在時的鼎盛狀態,卻也不會差到哪去。
一時間,原本和定威侯府劃清界限人家,又紛紛跟定威侯府和武安侯府攀親。
武安侯本就是段家嫡系,這種場面自然應付得了。定威侯也不是差的。唯一一個缺少這方面經驗的葉明珠,卻依舊躺在病床上。
段家的人不明白葉明珠為何會突然變成聖上的外甥女,他們倒不會懷疑葉明珠真的和聖上有染,只是好奇心還是有的。只不過,葉明珠一直臥床不起,府裡的事務依舊是交給武安侯府的二夫人幫忙打理。別說是外人,就連武安侯府的人想見葉明珠一面都難。
定威侯雖然不知道到底發生了什麼事,卻知曉,定威侯府能有此轉機,全都是靠著自己這個母親,因此本就孝順的定威侯更加的敬重葉明珠了。
吳家的三姑娘自然是要進門的,只不過,定威侯以愛妻剛剛故去,太夫人又病著的緣由,將婚事推遲了一年。
吳三姑娘如今已經十九歲歲了,再過一年便是雙十年華了。京城哪家的姑娘這麼晚了還不曾嫁人。不過,吳三姑娘心悅定威侯已久,吳太傅又是個寵女兒的。再加上如今的定威侯府的權勢,吳太傅只能答應。
不過,吳三姑娘雖然年紀大了,確實要進定威侯府的,無人會嘲笑她。眾人要嘲笑的,則是明歆縣主。明歆縣主已經二是多了,卻依舊嫁不出去。而文王至今都不曾有兒子。
京中知道當年內情的,都說文王府是報應。讓文王害死自己的髮妻,又不顧急著父子情分,讓自己的繼王妃先後害死自己的一雙兒女。如今,文王就一個嫁不出的女兒。
文王這般冷情之人,誰還敢跟他結親?這種在危難之時不能扶持一把的,完全不懂得一榮俱榮一損俱損的道理的文王府,誰還敢和他結親?而新帝不待見文王,已經不是秘密了。
至於不知曉真相的人家,也不願意和文王府結親。誰讓文王曾經得罪了那麼多的人?而文王府的明歆縣主有一個苛待原配兒女的孃親,好人家更不想要這樣的媳婦。再加上先帝在時,明歆縣主將京城的權貴得罪了個遍,所以京城的人家無人願意和她結親。
文王沒辦法,就想把明歆縣主嫁的遠一些。只不過,遠一些的人家也不會傻子,明歆縣主這麼大了還不曾嫁人,都覺得奇怪,稍微派人進京打聽一下,便知曉了明歆縣主和文王府是個什麼樣的?誰願意和這種沒有一點兒助力只會拖後腿的人家結親?
文王是個能鬧的,新帝雖然不喜歡文王,卻也不會做很麼,只是把人看在眼皮底子下,不讓他鬧得太過分。
皇帝礙著文王是自己的叔叔,不便說什麼。只是太后卻沒這個障礙。夏太后是文王的嫂子,本身也是個厲害的。以前,夏太后因著兒女的事情一副一心求死的樣子,不理會前朝這些事。如今有了外孫女,夏太后整個人也精神了不少,怎麼也要多活一些護著自己唯一的骨血。而對於曾經想要欺負自家外孫女的明歆縣主,更加不待見了。
夏太后的戰鬥力太強了,皇上對於自己這個終於“活過來”的養母,大感慶幸。別的不說,收拾收拾這些宗親,太后娘娘一個人頂了十個人。最明顯的效果,就是留在京城的宗親老實了許多。而留在外面的的宗親,也一個個小心謹慎的過日子,就怕夏太后把戰火燃到他們那裡。
葉明珠不知道自己的外祖母再一次“活了過來”,每日依舊躺在床上養病。整整躺了一年,連吳三姑娘都進門了,葉明珠也沒有緩過來。
葉明珠雖然依舊病著,卻在吳氏進門前便把兩個孩子接到了自己的院子住。葉明珠可不敢將人留給吳氏。葉明珠不願意讓吳氏掌家,只不過她又病著。笑了笑,葉明珠直接寫信給太后娘娘。太后娘娘把自己宮裡面一個年紀有些大的張姑姑遣送出了後宮。
張姑姑便名正言順地留在了定威侯府,幫著葉明珠掌家。宮裡面出來的老人,尤其是還是在太后娘娘身邊數得上號的人物,旁人自然不敢輕慢。
吳氏在進門前,定威侯府已經將二夫人送了回去。定威侯府名義上掌家的便是葉明珠,實際上則是張姑姑。
在外人眼中,掌家的便是葉明珠這個婆婆。葉明珠不願意把掌家權交給吳氏,定威侯也站在太夫人這邊,吳氏是名義上的兒媳婦,自然做不了什麼。而張姑姑是太后身邊的老人,吳氏也不敢明著得罪。
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