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天下稅賦之重出於江南,江南稅賦之重出於蘇州。
但是其實這後面應該還有一句話的,那就是:江南撈錢最快的官員出於鹽官。
鹽官貪汙,那都不是貪汙,知府知州的想弄錢,還會落個官聲不好。鹽官啥都不說,按規矩辦事。按例收鹽商的孝敬就好了。三年清知府,十萬雪花銀,到鹽官這裡最少能再後面加上個零。
林海之前雖然聽說過這句話,但是並不以為然,畢竟一個官員能撈的限度都是有限的,要是撈過界了,很有可能爆發出一場起義,因此真正有智謀的官員,不會狠撈,妥妥的維持在那個底線之內。
但是當了一年的巡鹽御史之後。林海改變了自己的看法。
鹽官撈錢,那都不叫撈錢,那叫天上掉餡餅。只管撿就是了!
就這麼一年的時間,光銀子的收入就超過六萬,其餘收到的各種珍品的價值,大概不止兩倍與此。林海又不敢置辦太多產業,怕入了有心人的眼。但是若是隻有你什麼產業都沒有置辦。那你才是最耀眼的,所以也隨波逐流的置辦了兩個莊子。
這裡面要說最有價值的還是大件的玉石盆景、珊瑚、古董、字畫,小件的珠寶玉石之類,因為這些東西無論在什麼時候都值錢,而且在某些時候還有一定升值的空間。
要說最讓林海喜歡的三樣東西,還是那個熟人宋老爺送過來的。
第一件。就是一個天青的汝窯筆洗,是宋老爺祝賀林海當了巡鹽御史的賀禮。這是江南鹽商的傳統,每個巡鹽御史上任的時候。都要送禮,你不收還不行,不收的話就是看不起他們,不收的話,日後你就知道這群鹽商的厲害了!
這可是價值連城的東西。這個時代的汝窯筆洗林海不知道到底有多值錢,但是他知道。在他穿越過來的那一年,一款有900年曆史的北宋汝窯天青釉葵花筆洗,以2670萬美元的天價成交,這就足以證明這個東西多值錢了。
第二件,就是一整套的唐朝金銀器,這是宋老爺在夏季例行孝敬冰敬的時候,送過來的。
華美的花紋竟然帶著古羅馬和波斯的風格,製作這個東西的工匠可能是從絲綢之路千里迢迢的來到當時最繁華的地方長安的,這些金銀的器物經歷了千年的戰亂風霜還能儲存完好的出現在眼前簡直是個奇蹟了!
第三件,最讓林海心喜,竟然是一副王羲之的行書。雖然不是最著名的‘蘭亭集序’和‘快雪時晴帖’但是這也足夠讓林海開心了,畢竟這可是真跡。
就這麼短短的一年時間,就收穫了,這麼多的東西,也難怪人人都相當鹽官了!
當然林海也不會如此白痴的將這些東西全部都私自昧下,要是宣德帝也像先帝那樣以後會爽快的掛掉了,林海絕對不會擔心這個問題,錢嗎,自然是越多越好了!
但是問題是,原著中明確說道了,讓位和太上皇的,因此可以判斷,宣德帝最後沒有被掛掉,而是直接讓位的,在新皇登基的時候,他還活著。
無事一身輕的宣德帝,誰會知道他能活多久了,因此為了保險起見,林海不得不找一個穩妥的辦法,解決這事。誰知道那個時候宣德帝會不會一時興起對新皇說起他的事情了!
於是為了長久的利益著想,林海決定自己要玩一個‘奉旨貪汙’。
水至清則無魚,相信這句話宣德帝也懂的,鹽道自古以來就有許多貓膩,所以林海不可能完全清廉,只是要把握好那個度就行。
因此將每年的賬本並所收財務跟著當年鹽稅一起交給宣德帝,賬本里總結了每年總共收到多少物件,價值幾許,還有收了銀錢多少?總共合計多少?然後讓他在賬本上蓋個印鑑,再交還自己,以後不管怎麼樣,林海都不會沒有退路。
當然為了不讓宣德帝眼紅,本來林海是決定將貪汙來的錢,分一半給宣德帝的。
可是現在和袁家聯姻了,林海的小腦袋又火速的轉了起來!按照現在的形勢,林海完完全全沒有必要將貪汙來的東西交給宣德帝,也就完全的可以放棄這個奉旨貪汙的方法了!
宣德帝讓林家和袁家聯姻,除了要給袁家一些好處之外,更為重要的是,要穩住林海,要拉攏林海。
聽起來,有點可笑是不是。
一個皇帝,還要拉攏一個官員。
但是事實上就是如此,宣德帝想要讓林海在鹽政上出力,要讓林海死死的抓住鹽政不放,不能給別人一道插手的機會。
一來,是為了稅。江南很大一部分稅收按照行業來劃分的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