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已有一定的規模,到如今已經形成了幾個大的流派,試圖在朝中找到一些人來推崇,從而製造輿論,先要與儒學分庭抗禮,再逐漸將儒學擠下神壇。
等況凌帶著新的丹書冊走到正殿時,眾舉人都站起來,此時後殿的祭拜儀式已結束,所有人都想讓況凌給出一個解釋,告知為什麼丹書冊會發生損毀事件。
“這是新的丹書冊,是從金陵周邊的文廟臨時借調過來的,你們先來嘗試過,這次……按照倒敘的順序來,從舉子最後一名開始!”況凌也學聰明瞭,既然上次是從解元開始的,而紀寧上去第一個就讓丹書冊發生損毀事件,在不確定紀寧身上有什麼“妖魔力量”的前提下,還是先讓別人來嘗試比較好。
紀寧只好立在一邊,不過即便如此,他仍舊是全場矚目的焦點。
“永寧,你不用擔心,相信剛才的事件只是個巧合,或者你身上有什麼大神通呢?”跟他站在一起的謝泰安慰道。
紀寧卻感覺沒那麼簡單,他已問過唐解和韓玉,到底是否在三年前定文名的時候看到關於上古聖人傳道解惑的畫面,二人都說沒有,甚至連關於定文名的一些官方記載中,也未曾有過紀寧身上所發生的現象,紀寧可不會單純相信這是一個巧合。
紀寧心說:“莫非我的精神力太高,以至於連丹書冊都無法駕馭,所以最後丹書冊也失效?”
中舉的舉人一個個上去嘗試,每個人在丹書冊上留下或多或少的印記,旁邊攤開一本記錄著小篆字型的書籍,每個中舉定完文名的考生都可以上去嘗試翻閱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