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都是彌封考試,考官根本看不到考生的名字,至於選誰不選誰,全看文章是否入主考官的眼,而會試和殿試的主考官是不同的。
紀寧不會太去在意自己是否中貢士,但每個人心中總還是有些希望的,他現在中進士,為的不是能早些入文廟,而純粹是能在對付張洪的問題上有更高的主動權,少了進士的身份,他跟張洪之間的地位差距就有些明顯,給他扳倒張洪帶來不小的麻煩。
“廬州府蒼鬱縣馬之寧馬老爺高中會試第二百八十九名貢士……”
報喜的人一路上都會大喊中貢士之人的名字,還有名次,雖然在百名開外的貢士聽起來不太好聽,但怎麼說也是中了貢士,這就是個準進士,只需要平穩參加完殿試,即便寫一篇狗屁不通的文章,只要別犯忌諱,這幾天再檢點一點別去辱罵文廟聖人或者是皇帝,那他基本就可以坐定了進士,那時便可以衣錦還鄉榮歸故里。
有時候一次會出來兩三人,報喜的聲音交雜在一起,需要仔細聽才能聽到,而有時候則是好些時候才出來一人,喊的人嗓門只要大一些,就能聽的清清楚楚。
到二百名左右的時候,茶樓上這些人,還是一個都沒傳報出來,也就是說,要麼這些人是在前二百名範圍內,要麼就落榜了,因為中貢士的考生也就還不到總考生數量的百分之三,這使得落榜也成為一種司空見慣的事情,反而最終中貢士的,無論是多少名,都能興奮到無以復加的地步。
在大多數人看來,能中個貢士獲得個進士名位就不錯了,哪敢奢求在會試中有多好的名次。
而紀寧,則保持了一種泰山崩於眼前而不改色的態度,因為他知道,無論自己中不中,他的目標都是在文廟中,甚至於連殿試的名次都對他沒太大的影響,除非是他考中了一甲前三名,那他可以有自由選擇進入到翰林院或者文廟為學士的資格,否則都需要參加附加考試。
趁著等待的空暇,唐解問道:“朝廷尚未說,關於本次會試中算經題目的錄取結果,會在何時公佈,或許也是在今天。”
韓玉道:“或許要等到過兩日吧。算經的結果,恐怕要等貢士的錄取結果出來,畢竟是額外增加的名額,且算經題目本身就不多,而且有準確答案,如果全都能做對的話,就看有多少人是中了貢士,以中貢士為優先吧,算經考試可沒什麼殿試之說!”
韓玉的話,得到了唐解等人的認同。
一旁的宋睿道:“永寧……我們這幾人中,也就你中貢士的可能性最高,卻不知是否有機會能見證一下!”
紀寧笑了笑道:“諸位的才學都不錯,在中進士這件事上,應該機會都是均等的吧!”
或許是紀寧說的話有些“不中聽”,倒是那年老的孫茂絕耳朵很尖,居然聽到了紀寧的話,但見孫茂絕站起身走過來,指著紀寧道:“這位後生,你出口可莫要太過於武斷,年輕人,必須要有自己的見地,別隨大流說話。像你說的,如果每個人中機會都均等,那還要科舉考試作甚,直接找一群稚子來考,那科舉考試不就亂了套?”
旁邊一眾人馬上附和,而且有的人還帶著義憤填膺,好像紀寧挑戰了科舉制度的秩序一樣。
紀寧也沒想到這群老學究居然會跑過來指責他的一句話,眼見這群人對他橫加議論,他只是輕嘆口氣。紀寧心想:“這群人自己考不中進士,不從自己身上找原因,總是從別人身上找,那是為何?如果他們只是會寫詩詞文章,那也遠達不到進士的錄取標準,進士是未來朝廷官員,在文章中必須要有靈活變通和自我思考的能力,而不是一味去追求辭藻華麗,他們繼續這麼堅持自己的風格,恐怕一輩子也中不了進士,只是他們自己不承認罷了!”
“多謝提點!”眼看這群人上來糾纏個沒完,紀寧只能是先拱拱手,裝作受教的模樣,他現在更想知道外面報喜的人喊的是誰。
……
……
報喜仍舊在繼續中,很快便到了一百五十名左右,樓上還是沒有一人中選。
那些老學究,別看一個個都已經是老油條,而且聲名在外,很多還是會元的熱門人選,他們可以表面表現的很淡然,但在舉手投足之間卻能表現出急躁。
考了半輩子的科舉,到現在還只是個舉人,進士屢次不第,這讓他們人生的目標僅僅是中進士,都已經到了偏執的狀態,這種人說自己不在意結果,說出來也沒人相信。
每有衙差從京兆府經過,無論是報喜的,還是回去覆命的,他們都會過去看看。
終於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