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98部分

第二場,是誥、表、科、判,加五言八韻詩,比鄉試的考試壓力仍舊要低一些,因為每樣只出一道題目,等於是第二場只考四篇應用題外加一詩詞。

第三場考策問加算經,算經是選做題,這也是為了不影響考生考前兩場的題目,一旦說前兩場表現的不好,可以在第三場中選做算經的題目。第三場策問是五道題,分別涉及到歷史和時政的五件事情,讓考生來做出自己的回答,更偏向於議論文,至於算經題目,因為是臨時所加,還是附加題,一般的考生不會去做,算經題目的數量並不能確定,還要等考生見到真題之後才知曉。

每一場考試分別是三天,分別卷和收卷,不會等到第九天才一起收卷,所以考生等於是考三場,每一場都是獨立的,這跟鄉試又有一定的不同。

……

……

紀寧準備會試,主要還是準備四書五經的題目,總的來說,會試的考試壓力會比鄉試要低一些,但要求的精度更高。

鄉試畢竟只注重第一場考試,甚至還是前三篇四書文,到了會試,四書文題目變成兩道,也未必要在《論語》或者是《孟子》中出題,考試的範疇既要考慮最可能出題的《論語》和《孟子》,也要考慮另外的《中庸》和《大學》,為此還要多背一些集註,防止一些題目涉及到集註中的內容。

會試的五經題也非常重要,紀寧的會試的本經,會在入場之時上交,他有五個選項,分別是五經中的一本,最後他所拿到的題目,就是五經中所選本經的三道題目,這三道題目的揮,也會加到他第一場考試的成績之中。

第二場考試,在紀寧看來壓力是最小的,因為第二場考試仍舊是應用題考試。

誥表科判都是官場所運用的應用文,在文廟中也會有很多涉及,如果能把這些文章寫的好,就能做一個很好的二把手,說白了就是替衙門一把手寫對上對下公文的。

衙門裡的大事小情,需要人來寫,這些事就需要進士們自己會寫。

至於五言八韻詩,對紀寧來說或許也是一個新的嘗試,在考試中寫詩,對他來說也不是什麼難事,畢竟第二場考試有三天時間,他也有足夠的時間去完成一詩詞,不至於像詩會一樣只有不到半個時辰去考慮。

第三場考試,在紀寧看來是整個會試中最難的。

策問的形勢,其實從鄉試時就開始了,但鄉試的策問題多半都是一些“成題”,來自於一些約定俗成的答案,使得這種策問題目沒什麼營養,比如說對於某件歷史事件的看法,必須還要根據儒家的理論,來斷定誰是正義的,誰是邪惡的,或者說這件事對於禮教有什麼影響,這些題目就會把人的思維縮窄,跟思想政治題差不多,不能按照自己的想法去寫。

可到了會試之後,出題的變成了飽學的朝官和名儒,他們身上的文氣頗高,出題的方向更加廣泛,甚至可以議論朝廷中的事情,就算是在題目中出現了“前太子謀反”的題目都不稀奇,因為大永朝也有約定俗成的規矩,在會試考場上任何事都可以說,沒有任何避忌,連皇帝都要認同學子們可以清議,對於任何人和任何事物都可以有自己獨到的見解,而不能對這種見解加以抨擊。

雖然會試有了開明的思想,接受考生所有的真知灼見,但同時也有一個侷限,那就是“保留你說話的權力但不保留你錄取的權力”。

說白了,你會試中非議朝政和君王可以,但你說這些話,也是不想在考試中被錄取,說多錯多,如果想中進士下次請早。

這樣還是給考生增加了枷鎖,讓考生不能暢所欲言。

第513章 會試入場前

到會試入場前的一天,也就是二月初七,紀寧最後一次出來,他跟唐解等人會面,交換一下這幾日所知道的最新訊息。天籟小說。2

主要還是圍繞主考官和會試題目的,紀寧沒有敝帚自珍,他把自己所研究的會試主考官的學術、政治思想重新整理成冊,交給唐解等人,讓他們拿回去參考,這冊子對幾人的幫助還是很高的,唐解等人見到之後也是驚呼“好險”,很顯然紀寧所調查到的事情,比他們之前調查到的要全面的多。

“永寧,不管怎麼說,要多謝你了,要不是你,我們可能會在會試中犯錯。”唐解起身正色感謝道。

紀寧一擺手道:“都是舉手之勞!”

韓玉笑道:“永寧,你這幾日都在家中苦讀,怎知道的比我們還要詳盡?”

紀寧被這問題問的一愣,他想了想,這問題的答案其實本身很簡單,就因為他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