或者深奧一點說,或者文藝一點說,成人都能夠很快的理解,但少年兒童就不一樣了,他們的大腦還沒有發育成熟,在智力上可能和成年人沒差別,但在思維能力上就比成年人差很多了。往往一句話,少年兒童甚至理解不了,或者他們能夠理解,但是需要很長一段時間的思考才能理解。
就好比反射弧一樣,有人反射弧短,聽到笑話就會笑出來;有人反射弧長,聽到笑話之後,當時不會笑出來,但過很長一段時間,他們卻會突然笑出來。原因就是笑點反射出來的時間很長,所以等上一段時間才能反應過來。
因此,兒童文學的創作要求是“通俗易懂,生動活潑”,要用引導性的話來慢慢的引導,讓少年兒童能夠有一段時間來思考並且反應過來。
譬如小川周的“紅鬼的眼淚”,他的表達就是“不知道是哪兒的一座大山,山崖下邊有一所房子。
大概是樵夫住的吧。
不,不是的。
那麼,一定是狗熊住在裡面了。
不,也不是的。
那兒只住著一個紅鬼。
……”
在這裡,小川周用兩個否定的排比來慢慢的引匯出紅鬼,這樣可以加深少年兒童在觀看時的印象,一下子就記住紅鬼。
如果是寫給成年人看的。就完全沒必要這樣表達了,直接說“不知道是哪裡的一座大山,山崖下邊有一所房子,房子裡住著一個紅鬼”就好了。
其實。兒童文學和成人文學的區別。有心人還可以透過比較一下動畫片和電視劇的區別就看得出來。
電視劇裡面,人物之間說話的時候都是口語化。和平常說話一樣。
但在動畫片裡面,人物之間說話的時候,有兩個顯著的特點,一個是形象分明。可愛的人物說話的聲音是甜甜的,大俠說話的聲音是正氣凜然的,調皮的人物說話的聲音是嘻嘻哈哈的……;另外一個就是“慢”,不論是動作也好,還是說話的語速也罷,都很慢,比電視劇慢了好幾拍。有的時候甚至給人以停頓了的感覺。
小川周很明顯的把握了這些要點,所以會客室內的人在聽他講“紅鬼的眼淚”這個故事的時候,都有種時間過得很慢的感覺,就好像是回到了幼兒園時期。被老師“小盆友們”、“我們來講故事好嗎”這些說話引導著學習。
“紅鬼的眼淚”,這個故事挺簡單的。
紅鬼是鬼,他想和人做朋友,結果人們看到他就害怕得要死,根本沒人敢跟他做朋友,哪怕他寫告示說自己是好鬼,歡迎大家來做客,他會熱情的用點心和熱茶招待。在紅鬼傷心的時候,他的朋友青鬼剛好來他這做客,見到他這個樣子,於是決定幫他,自己當壞人去紅鬼鄰居家搞破壞,然後讓紅鬼充當正義的大俠出來救場。最後,紅鬼和鄰居們做朋友了,但青鬼卻離開了,說這樣是為了避免紅鬼的鄰居們看穿他們之前是在做戲。最後,紅鬼哭了!
總結一下,紅鬼要當好鬼,於是青鬼為了朋友犧牲了自己,扮作壞人讓紅鬼打跑。
這樣一則童話故事,其實是平平無奇的,因為現實生活中很多人為了達到目的故意這樣做過,特別是男人在追女孩子的時候。
但是,短短几分鐘的時間,小川周就完整的想了出來,並且口述了出來,而且還把握住了兒童文學的要點,讓在場每個人都受到了感染,這就顯示出了小川周在兒童文學創作方面的功力了,真的不是一般人可以做到的。
厲害!
小川周的聲音還未散去,不僅倭國的九個人露出了讚賞和欽佩的神情,就連趙星馳這邊,每個人的臉上都流露出了讚歎的神情,在心理面說一聲厲害。
事實是抹殺不了的,也沒那個必要。
睜著眼睛說瞎話可以,但度量丟掉了,說出去只會讓別人笑話,最終丟的還是自己的臉面,這又何必呢!
即便睜著眼睛說瞎話的人最後成功了,但也只會萬人羨慕,不會萬人敬仰。反而一旦落難,立即就是眾叛親離的下場。
你風光了,可以囂張,我們只是看著,不說話而已。
等你落難了,看看誰會伸手幫你?
“這是第三次還是第四次了?這小子該不會以前就創作了很多沒有發表出來,這一次特意跑過來假惺惺切磋交流吧?”
**的臉色漸漸的凝重了起來,眼睛的餘光下意識的瞥向了和他隔了四條凳子的趙星馳:“賈軒信誓旦旦的說他一個人就可以搞定所有倭國鬼子,不知道他現在創作出來沒有?”
這一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