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的購買力。做事情講究細水長流,不做一杆子買賣;三是現在中國己經割讓了本州島,這就夠說了,如果再要求曰本賠償,難免會進一步引發日本國內的不滿,畢竟割讓了本州島,和眾大名並沒有太多的利害衝突,但賠償則肯定是要攤到每一個大名的頭上。這就會引發眾怒了。
而中日條約簽定了之後,接下來就是對曰本各藩大名的重新分封和劃分。
川家康在取得了曰本的統治權之後,透過統計清算,將全曰本的土地分為三千萬石左右,最初一共分封了二百多個大名,但在德川幕府五十年的統治期間,又以或真或假的罪名,剝奪了其中絕大倍份大名的全部或部分領地,同時又新了一百五十多個新的大名,使日本大名的總數維持在二百五十致二百八十個之間。其中有親藩大名二十四個;譜代大名在一百五十個左右;外樣大名在一百個左右。
而為了保證川幕府在日本的絕對實力和統治地位,屬於幕府的直轄領地為六百八十萬石,佔到了全國總土地的二成強,和領地最的仙台藩六十二萬石相比,也超過了十倍以上;其中有約四百二十萬石歸川幕府的直接收入,而二百六十萬石分給了幕府的各旗本的知行所。而在當初豐臣秀吉的統治期間,直屬於豐臣氏的領地也只有二百三十萬石。因此這也是讓不少人對川幕府不滿的地方。因為幕府佔有的土地越多,也就意味著其他大名能得到的土地就越少了。
整個分封計劃是由商毅、豐臣薰和豐臣餘眾一起來制定的,而商毅也不打算改變日本這種封建聯邦制度,因為讓日本永遠陷入這個的分邦狀態,而不是一箇中央集權的國家,對中國當然是最有利的。
現在川幕府消亡之後,豐臣幕府也正式成立,首先自然是先考慮豐臣幕府的直屬領地,雖然很可能在相當長的一段時間裡,徵夷大將軍的這個位置都將是空缺的,但豐臣幕府的領地,和制度還是要先確定下來。
商毅和眾人商議確定,豐臣幕府的都城將仍然設在大阪,而直屬領地包括以大阪和江戶為中心的兩塊地方,總計約為三百萬石。雖然比豐臣秀吉時候要少,但和川幕府相比,卻不足一半。
一方面是因為現在且本將九州島己經割讓給了中國,這一下孑就差不多把日本的土地砍去了三百多萬石。因此還像德川幕府那樣,佔有那麼多的土地,剩下的土地可就不夠分了。
而在另一方面,商毅也不希望讓豐臣幕府在日本過於的強勢了。儘管未來的豐臣幕府將由自己的孑孫繼承,但商毅也知道,無論在什麼時候,只有血源、親情是靠不住的,看看毛利兩川的結果就知道了,一來是各自有各自的利益,而且隨著時間的推移,這種血源親情終究也會越來越疏遠,因此不能讓豐臣幕府在曰本過於強勢,只有這樣,豐臣幕府想到在日本保持著自己統治地位,就只能在政治上依靠中國,永遠無法擺對中國的依附。當然也不能讓豐臣幕府太弱了,否則在曰本就控制不住局面,罩不住場孑。
對於這一點,豐臣薰並沒有意見,畢竟三百萬石也已經不少了,而且畢竟豐臣氏是依靠外力取得的日本統治權,不僅需要中國的扶植,也同樣需要在日本爭取到更多的人心,因此大幅削減自已的土地,將這些土地都讓給其他的大名,也是一種爭取人心,穩定豐臣幕府統治的方式。
而對曰本其他的大名,豐臣幕府也不搞什麼親藩大名、譜代大名之類的分別,因為現在豐臣氏的繼承人都還沒有產生,那來的親藩大名呢?而且豐臣佘眾一共才五六十人,就是全封了譜代大名,也只有川幕府的三分之一左右,也多大意思,因此乾脆就不搞這些,一視同仁,也可以體現豐臣幕府的新氣像。另外這也是讓豐臣幕府必領依附於中國,才能保持住自己在曰本的地位。
在其他大名的分封自然是論功行賞中,幾個倒幕的主力大藩都獲得了十分豐厚的獎勵,長州藩大名毛利廣綱保持不變,領地由三十九萬石加到六十萬石,雖然還趕不上當年一百二十萬石的盛況,但也成為豐臣幕府中最大的大名。鍋島勝茂由佐賀藩改領加賀藩,領地由三十五石加刻五十六萬石,有馬忠賴由久留米藩改領岡琦藩,領地由二十一萬石,加到四十五萬石。也都是大大擴張了自己的力量。
而豐臣餘眾也同樣獲得了極為豐厚的封賞,大野殿守是豐臣佘眾的骨幹,被封為尾張藩大名,領地五十八萬石,內藤昌豐封為彥根藩大名,領地五十三萬石;甚助衛門封為福知山藩大名,領地五十萬石;石田吉左封為松江藩大名,領地四十三萬石;高坂源五郎封為足守藩大名,領地三十八萬石。水野九郎封為廣島藩大名,領地三